绾虫柉杈惧厠缁煎悎鎸囨暟3鏈�3鏃ワ紙鍛ㄥ洓锛夋敹鐩樹笅璺�.95鐐癸紝璺屽箙锛�.07%锛屾姤58.....
当前人气:0
纷争下游
中石油把在上游气源上的优势也带向了中下游。
去年7月,为中缅以及中贵线做好充分准备,中石油在成都成立西南管道公司,主要负责中石油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市区及西北相关省区油气管道的建设协调和运营管理,以及原油、天然气的销售业务。
3个月之后,中石油贵州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宣布成立。贵州管网公司由中石油控股,占股比例为60%,贵州燃气公司为第二大股东,占股25%。
由此,贵州天然气供应格局也发生了重大改变。之前主要由民营LNG贸易商提供的天然气也将由来自中贵和中缅的管输天然气替代,基本上形成了中石油一统天下局面。
此前,贵州LNG供应商的气源主要来自中石化,管道气进驻后,LNG市场也将缩水。
在贵州,中石油西南管道公司设立分公司,力求加入中缅沿线的支线建设竞争中。“现阶段中石油沿着他的管线做省网公司,在一些崇山峻岭地区,地方燃气集团才有可能从中分得一羹,造成资金链紧张。”中国燃气协会一名专家对记者称。
特别是对于燃气企业看重的大工业用户,中石油希冀通过直修管道,对大用户直供气抢占市场。这一举动令辛苦培育市场的地方燃气企业颇为无奈。
当然,中石化也不甘示弱。依托广西北海LNG项目,计划修一条延伸到贵州的管道。虽然目前还未获得发改委批准,但对于当地的下游分销商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
由此看来,两大石油公司不单在区块勘探、气源拓展上短兵相接,在中游管道以及下游销售上更趋白热化。特别是在城市配网,各路民营资本进驻。
2009年7月,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云投集团、昆明煤气集团、云南长安公司等4家公司签订《昆明市天然气利用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成立昆明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其中,中石油昆仑燃气公司控有51%股权,并承担了大部分支线建设。
在云南,居民生活用气以LPG 为主,LPG市场化程度比较高且供给充足,没有形成一个全省性的省级燃气公司。中石油虽然没有遇到像贵州燃气这样强有力的竞争者,但对手不断涌现。然而,尚属空白的天然气市场还是吸引了华润、新奥等企业的纷纷进入,涉及生产、民用管道和汽车加气站建设的统一规划等。
“作为中石油涉足城市燃气主体的昆仑燃气公司,在这些年进驻市场化程度高的城市燃气领域,主要是通过购买政府持有股份。但是只是中石油旗下的三产企业,拿气价格并没有享受到优惠。”一地方燃气企业高管称。
既便如此,在这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迫切与央企合作的愿望还是给昆仑燃气带来更多的机会。在城市燃气领域,云南中石油昆仑燃气公司已经布局滇西临沧等地,而华润则在大理宾川、剑川、弥渡等县签订合同。
在广西,由于供应格局多元化,下游分销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多家城市燃气企业参与其中。中国燃气较早进入了广西市场,在南宁、榆林、防城港、百色、来宾等区域开展业务。据介绍,新奥集团广西桂林和贵港斩获了城市燃气项目,截至目前,贵港已接通管道燃气(西气东输二线);桂林依然还在使用来自四川LNG。
除了在天然气市场占据主导之外,加强南方地区尤其是西南及东南沿海地区的炼化产能一直是中石油近几年的发展重点。由于中石油与中石化分家时以南北为界划分资产,过去中石油集团炼厂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等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在南方成品油需求量很大的地区几乎没有炼厂分布,导致中石油在南方市场难以全面打开局面,并由此形成北油南运、西油东运的格局。
目前,云南、广西、贵州三省的成品油主要来自茂昆成品油管道,该管道以茂名石化为起点,经柳州、贵阳、安顺再到昆明、玉溪、蒙自和大理,几乎已贯穿整个西南。这条始建于2003年的成品油管道是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专门为了解决铁路运力不能满足西南三省成品油需求而建设。
为配合中缅油气管道带来的油气资源,根据中石油集团的规划,将在西南地区打造四川彭州1000万吨、云南1000万吨以及重庆1000万吨三大炼油项目,企图通过下游炼化项目,与中石化争夺地盘。
2011年3月,中石油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签署了《云南炼油项目谅解备忘录》和《原油销售协议补充协议》,双方从资源、加工、销售等方面进行一体化合作,目的是填补云贵地区没有炼厂的空白。此项目建成将使云南成为西南地区另一个大型石化基地。
早在2006年,中缅油气管道刚刚立项时候,中石油云南石化1000万吨炼油项目就开始了前期的准备工作,有望在中缅原油管道达到投产要求之后,可以顺利开车运行。项目建成后,可以年产欧Ⅳ及以上标准的汽油271万吨、柴油470万吨。
目前云南省每年成品油需求近千万吨,无疑挤压了中石化在当地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