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峰:人工智能仍需发力基础研究

  ——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 刘庆峰

  近5年来,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我国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在人工智能领域,创新驱动成果也十分丰硕。《经济》记者就科技企业如何通过创新实现跟跑、并跑到领跑,以及基础研发投入对人工智能的影响等问题专访了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

  《经济》:如何看待企业基础研发的作用?

   刘庆峰:保持核心技术国际领先,这是我们的战略目标,为此我们要把钱投入到决定未来的战略方向中。现在每年的研发投入占到了每年销售收入的近25%。我认为,这百分之二三十的比重要放在不追求短期回报的长期投入上,并持续加大了在医疗、公检法、智慧城市、开放平台这些重点方向的研发和市场布局的投入。

  我觉得人工智能的核心战略就是两条:一方面,源头技术要在国际上掌握制高点,尽快并跑,并且争取领跑;另一方面,踏踏实实地把技术用到实际应用中,产生数据驱动的比较优势,然后获得自我造血能力,在全球去形成产业优势。把这两点做好,自我迭代,形成良性循环,我觉得,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就会越走越好。

  《经济》:基础研究在未来AI发展中占怎样地位?有怎样的不确定性?

   刘庆峰:基础研究在未来AI发展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人工智能要形成阶段性的突破,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数据,鲜活的数据不断地送到后台供机器学习和训练,大量的数据送到后台,这对于人工智能的学习和训练有重大的意义;第二是运算能力的提升;第三是算法,正是数据运算能力和算法才使得今天人工智能有了这些突破。

  就医疗领域而言,国家正大力推广健康大数据工程建设,安徽是五个区域中心之一,并由讯飞牵头。健康医疗大数据是进行医学人工智能研究的基础性平台,可以做宏观的决策、政策指引;推进分级诊疗落地。如果健康大数据把每个人的健康数据都汇总,就可以实现分级诊疗,为老百姓看病就诊带来方便;健康大数据还能为人工智能学习提供基础,缓解一线医生奇缺的问题。

  人工智能需要新的突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5到10年,源头创新能否由中国企业或者科研机构做出来,需要我们在社会创新氛围和基础研究上持续发力。

  《经济》:您连续四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请您谈谈履职感受。

   刘庆峰:在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期间,我一共提了13条建议,其中9条都与人工智能相关,重点围绕人工智能的战略规划、行业应用和大数据等核心技术发展。政府有关部门也及时对我的议案给予了详细回复,让我深刻感受到“人大代表人民选,人大代表为人民”,这不仅仅是口号,只有认真履行好代表的职责,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才能不辜负大家的希望。

  今年两会,我主要就6个方面提出建议: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人工智能产业研创新体系;制定大数据安全保护法律法规;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推进全国“多证合一、证照联办”体系建设;推动机器翻译与民生和经济文化活动深度融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基层医疗水平助推分级诊疗落地;推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工作等。

  作为新一届的人大代表,我将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责。我们代表人民的切身利益,要积极反映与人民群众最贴近的问题,提出人民的真实想法和要求。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