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机构解读降准:货币宽松加码 利于安抚市场情绪

摘要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鼓励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运用定向降准和从市场上募集的资金,按照市场化定价原则实施“债转股”项目。

  对于央行的此次定向降准,多家券商机构进行了解读,以下为解读汇总:

  中金评降准:降准释放流动性 有利于安抚市场情绪

  中金表示,降准释放流动性,安抚市场情绪。从央行的公告看,降准释放了约7000亿元的流动性,一方面支持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另一方面也支持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次降准也是为了落实6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精神。从降准的幅度上看,可能略低于市场预期(根据我们与投资者沟通,有投资者预期100个基点降准)。不过,在此时点央行降准释放流动性,能够起到展现政策姿态、缓解市场流动性担心的作用,有利于提振当前市场极度悲观的预期。

  国金证券:此次降准难解A股资金之“渴” 静待转机

  国金证券认为,此次“定向降准”主要解决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防止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亦支持“债转股”项目,但对于A股而言,有限的资金池很难因为“定向降准”而出现实质性改变,A股“存量消耗”的格局依旧。对于A股而言,“北上资金”成为仅有的边际增量资金,其“北上”资金配置风格及个股有望带动市场的风格变化;

  招商证券:本轮降准更具普降意味 基本确认宽货币趋势

  逃不过的“降准”周期。继年初定向降准、4月“置换降准”后,央行第3次动用准备金率工具,不过,与前两次相比,本轮降准更具“普降”意味,基本确认“宽货币”趋势。与过去准备金调整不同,本轮准备金调整背后的核心逻辑,一是对冲回表消耗,二是解决融资成本问题,尤以后者为重。

  华泰宏观:降准之后很可能还有降准 7000亿略超预期

  央行6月24日决定, 7月5日起,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央行预计此次定向降准将会释放资金约7000亿元,华泰宏观认为略超过市场预期(4000亿)。

  民生证券:央行定向降准支持债转股的实质落地

  民生证券表示,今日大行降准支持债转股的实质落地;小行降准支持小微,互相兼顾。信用风险的释放不可怕,但是要启动市场化的信用定价和不良资产的处置,有放有收,一边挤脓一边摸消炎药。我们认为今年应该是债转股的实质落地年,2017年债转股推进难的3个问题在2018年有所转变:1、供给侧改革影响消退,经济周期性回落;2、五大行成立AMC平台疏通了银行开展债转股业务的机制;3、降准为银行提供资金来源。此前我们在4月的降准点评已明确提出,今年一定是债转股的实质落地年,杠杆风险的稳中释放一定需要债转股“清道夫”的配合,这是今年看降准的主要逻辑,即流动性宽松守底线+信用挤压排毒的打法。

  中信固收评降准:结构性宽松再次确认 利多利率债市场

  中信固收团队在点评此次央行定向降准时,认为央行此次定向降准快速执行,结构性宽松再次确认。从6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运用定向降准政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到6月24日人民银行落实国务院部署,再到7月5日定向降准措施将正式实施,此次定向降准政策从部署到落地再到正式实施周期远远短于2018年1月定向降准从部署到正式执行的时间长度。近期信用违约事件频发引燃市场悲观情绪,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也愈发凸显,结构性宽松的货币政策更合时宜。

  海通证券点评定向降准:货币宽松加码 缓解信用压力

  近期长端利率受益于避险情绪、基本面回落等因素下行,但短端利率因半年末因素略有上行,期限利差持续缩窄制约长端下行。而此次降准有利于带动短端利率下行,从而打开长端下行空间。在货币宽松、基本面下行和违约风险上升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债市的分化仍是未来的主旋律,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仍是配置首选,而对低等级信用债仍需保持谨慎。

  华创证券点评定向降准:AMC、民间机构迎发展空间

  华创证券认为随着去产能和化解不良资产风险的任务加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总量将不断攀升,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民间机构也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相关AMC业务上市公司有望发力互联网不良资产配置模式,将不良资产这座“负矿”变为“富矿”。关注海德股份、陕国投A、浙江东方等。

关键词阅读:债转股 市场流动性 定向降准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