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互通是实现 智慧健康养老的关键

  ■本报记者 胡畔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不断变化,健康、养老资源供给不足,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养老日益增长的需要。工信部、民政部、原国家卫计委曾先后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和《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从政策层面进行智慧健康养老的布局,宣告了我国养老进入“智能+”时代。

  从三部委给出的定义来看,智慧健康养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能够实现个人、家庭、社区、机构与健康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推动健康养老服务智慧化升级,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质量效率水平。

  可以看到,智慧健康养老模式必将成为未来养老的主流模式之一。而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如何让健康养老“智慧化”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在打造智慧健康养老体系方面,多地政府和企业都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实际效果却是褒贬不一。事实上,智慧健康养老作为新兴业态,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其培育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如何从需求端出发,打造符合老人养老需求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如何实现健康养老大数据的互联互通,以便能为老人提供精准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如何构建清晰的商业模式或盈利模式,让智慧健康养老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这些挑战中,如何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是实现健康养老“智慧化”的关键。事实上,许多智慧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都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让健康养老服务因人而异,实现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精准利用。

  在数据互联互通方面,工信部曾提出,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平台,建设统一规范、互联互通的健康养老信息共享系统,并加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和网络安全保障。但在实践过程中,要实现健康养老信息的互联互通仍然存在不少困难。

  例如,在很多城市,仍然会有各部门各自为政,出现“数据割据”的情况。“信息涉密”“经过请示上级领导不允许共享”等往往是各地在推进数据互联互通的过程中最常听到的答复。事实上,在涉及养老信息的互联互通上,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清单条例可以依据。一些政府部门也缺乏“大数据思维”,少了些迈开共享步子的勇气。可以预见的是,各部门对数据资源的分割和垄断,必然会阻碍健康养老的“智慧化”功能,降低健康养老的服务效率。

  因此,在信息的互联互通上,下一步或可从两方面进行突破。

  一方面,由于国家层面对于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规划缺位,因此,要从国家层面进行规划推动。例如,可出台明确的信息共享清单或条例,让养老信息的互联互通有条例可依。只有从国家层面进行全面、细致、强力的规划推动,才能减少乃至消除政府部门间资源共享的屏障。

  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政府部门信息资源的相互分割一部分是因行政体制部门是按职能条块划分形成的,信息资源可以说是各部门的利益资源,因此,在进行行政体制改革的同时,各政府部门也要转变思维方式,打破“数据割据”的牢笼,积极推进信息资源共享。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