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宇:去杠杆不能抛弃实体经济 不要忘记补制度短板

摘要
他表示要坚持去杠杆、但不要忘记初心,不要忘记补短板。不要忘记高质量发展要依靠实体经济的初心,不要忘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要特别关注企业部门的融资和筹资困难的现实问题。

  金融界网站讯 7月21日,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主办的2018年第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在青岛举行,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华软资本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王广宇开幕致辞。

  王广宇认为从近期已经公布的部分数据来看,支撑中国经济提质增效、行稳致远的有利因素正不断增多,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稳中更优”的态势得以保持。

  王广宇重点提及了今年“去杠杆”的大趋势,从上半年的融资数据来看,社会融资总量下降明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融资渠道被监管封堵,对企业而言新的融资渠道特别是权益融资又没有建立起来,实体经济又被挤到了银行信贷的独木桥,这与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和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似乎背道而驰。特别是从银行信贷来看,受调控政策和实际形势影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尤其是低信用等级的民营企业融资条件明显收紧,资金周转困难,违约不断。

  他表示要坚持去杠杆、但不要忘记初心,不要忘记补短板。不要忘记高质量发展要依靠实体经济的初心,不要忘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要特别关注企业部门的融资和筹资困难的现实问题。 去杠杆不是要抛弃真正的实体经济,而是要跟新实体经济部门的真实金融需求,跟直接融资、权益金融这样的金融改革更紧密结合在一起。

  下附全文:

  尊敬的王忠民理事长、贾康首席、王锋副主任、谭丽霞董事长、陈道富所长,各位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7月夏日炎炎,我们非常高兴能够在美丽的“帆船之都”青岛召开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主办的2018年第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首先我代表会议的主办方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承办方海尔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协办方山东赢联金服公司表示诚挚的谢意,对来自全国及青岛的各位媒体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首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参会的主要嘉宾: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 王忠民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 贾康

  青岛市金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王锋

  海尔集团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谭丽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陈道富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行长 徐诺金

  清华控股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 金海年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冯俏彬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马蔡琛

  花旗环球金融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蒋国荣

  此外,众多专家学者、行业领袖都拨冗出席了今天的会议,限于时间,恕不一一介绍。

  自2013年创办以来,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秉承着开放包容、贯通中西的全球视野和时代责任感,致力于打造专业的民间智库和创新的团队。依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我们成立了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两个论坛依托理论联系实际的情况下,努力探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发展成为了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型民间智库。今年是研究院成立五周年。五年多以来,研究院在基础理论研究、决策咨询、前沿重大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我们推出的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著作,中国2049等重大课题,产生了很好的反响。2017年,研究院在我国社会智库评选中脱颖而出,获评“中国核心智库”。近日,研究院众多专家历时5年时间完成的重磅巨著《战略与路径-迈向2049的中国》正式出版,现场的嘉宾应该都已经拿到了这本书。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将会不断前行,为振兴中国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也请大家继续给予帮助和关心。

  2018年已经走过了一半,从近期已经公布的部分数据来看,支撑中国经济提质增效、行稳致远的有利因素正不断增多,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稳中更优”的态势得以保持。经济踏入今年的“下半场”,如何出色发挥?高质量发展之路如何行稳致远?在今天的论坛上,我们邀请到的各位经济学家、专家们会进行逐一分析。

  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能够保持中高速增长和平稳运行态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力推进,得益于政府不断创新和改善宏观调控,得益于新动能的快速成长,得益于以内需为主的经济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三去一降一补”,去年感受到的是去库存去产能降成本,今年感受最深的是去杠杆。下面我集中谈一个观点:坚持去杠杆、但不要忘记初心,不要忘记补短板。不要忘记高质量发展要依靠实体经济的初心,不要忘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要特别关注企业部门的融资和筹资困难的现实问题。

  从上半年的融资数据来看,社会融资总量下降明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融资渠道被监管封堵,对企业而言新的融资渠道特别是权益融资又没有建立起来,实体经济又被挤到了银行信贷的独木桥,这与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和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似乎背道而驰。去杠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增长。促进代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的新实体经济不断壮大,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带动引领作用才能增强。这个时代需要新的发展动能,从政府到经济学家、企业家都在讨论中国经济一定要“脱虚入实”,让金融可以更好的服务实体。我们一直在做一个研究,就是如何要催生出一个新型的实体经济,虚实结合、面向未来、生态可持续、天生全球化的“新实体经济”。去杠杆不是要抛弃真正的实体经济,而是要跟新实体经济部门的真实金融需求,跟直接融资、权益金融这样的金融改革更紧密结合在一起。

  作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吸纳就业的蓄水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对于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期形势却尤为堪忧。从银行信贷来看,受调控政策和实际形势影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尤其是低信用等级的民营企业融资条件明显收紧,资金周转困难,违约不断。数据显示,我国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增速下降到10%以内,2018年6月存款余额增长仅为8.4%,存款增长乏力,加之银行放贷存在对民营企业的歧视,双重挤压导致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更是难上加难。针对当期形势,呼吁应该积极采取多项措施,缓解实体经济融资紧张局面,避免民营经济萎缩对经济造成下行压力。

  第一,政策要有定力,信号要明确,规则要清晰。金融稳定和监管部门给出一致意见,市场才有确定的反应,务必避免监管共振和无人值守两种极端情况。7月17日,央行和银保监会同时发声,要求银行加大对贷款和信用债的投放,特别是提到按照1:2给予MLF资金,用以增配以民企为主的低评级信用债;另一个则是从资金的价格方面,要求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带动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明显下降。另外如资管问题,建议监管层面要尽快出台资管新规实施细则。不能否认,紧信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监管趋严,特别是资管新规生效之后,其影响将会逐步显现。目前,由于相关细则并没有出台,很多业务不便开展,对企业信贷融资是雪上加霜。

  第二,坚定推动金融市场改革,不断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去杠杆初衷是减少地方债、国企、民企、居民的债务,不是让民营企业成为背锅侠。现实中,民营企业传统的融资渠道紧缩甚至断流,融资能力显著下降,其重要原因在于民营企业违约概率偏高,难以获取资金供给方的信任。主管部门应通过信用增级、外部担保、吸引行业基金投资等方式,主动对接相关地方政府,综合利用内外部数据,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加快构建线上线下综合服务渠道、智能化审批流程、差异化贷后管理等新型服务机制,满足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特色化融资服务需求,进一步提升信用水平,疏通融资渠道。

  第三,着手减轻民营企业的税费负担,给予同等待遇,而不是进一步弱化其市场主体地位。我国企业税费负担较重是不争的事实,减税问题作为供给侧政策要点必须坚持、加大力度,实实在在落实。高税负使企业一方面加重了资金支出,内部留存资金减少,从而使内源性融资能力下降,不得不更加依赖外部融资。所以,要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继续有针对性地降低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税费负担,提高民营企业内生发展能力。同时要尽快协商出台违约债券处置措施。近期债务违约频发,这是市场强制出清的一种方式,但这种方式会产生强烈的负外部性。为此,需要探索违约债券的市场化、法治化处置措施和转让交易机制,防止违约产生的负面影响扩散、放大,进而产生逆向选择问题。

  总的来说,去杠杆不要忘记补短板,特别是制度短板和市场短板。中医之道,补虚泄实、阴阳调和。从近期一系列新出的政策看,去杠杆强监管的影响会更为深远,所以要考虑进一步的补短板配套制度、政策和调控安排。如何围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发挥市场作为决定性力量,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按照法治和契约要求,银行充分发挥作用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带动小微企业实际贷款利率明显下降;同时要促进创业投资、产业投资、产融结合、投贷联动这些权益性金融的发展。只有这样,新实体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基础才能得以夯实。

  期待专家们今天的讨论,预祝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关键词阅读:去杠杆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