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温江:推动乡村价值之变

  ■本报记者 韩清华 ■张丽

  “紫茸垂组缕,金缕攒锋颖。露溽暗传香,风轻徐就影。”诗人刘禹锡曾这样吟诵娇艳玲珑的紫薇花。第二届“紫薇花开”成都温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暨非遗文化月日前在成都温江区和盛镇土桥村开幕,记者目睹了这繁花似锦的盛况和乡村发展的场景。

  近年来,成都温江区以“全面建设体现新发展理念宜业宜居宜游的新中心城区”的发展定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

  7月20日,记者来到了和盛镇,在采访中了解到,该镇充分利用花木生态规模优势,把紫薇田园综合体作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整合农业、旅游、文化、人才资源,以川西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民居民宿为形、生态农业为本,促进紫薇等花木产业与生态环境、文化创意、养老养生、乡村旅游深度融合,通过举办系列活动,让广大群众紧紧抓住发展乡村旅游的黄金期,走出一条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联姻”的致富新路,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园区变景区,推动乡村价值之变

  步入和盛土桥紫薇田园,七月盛夏,紫薇花开,一条小溪蜿蜒流动,树屋民宿独具一格,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游客们无不羡慕这里的村民原生态的居住环境。

  成都温江区全面推进成都市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工程”,着力构建“一环(北林绿道环线)一轴(成青旅游快速通道轴线)”乡村振兴示范走廊,通过保持田园生态、凸显乡村美态、培育特色业态,努力将“北林”打造成生态园林博览园。和盛镇土桥村就正处在“北林”片区,临近北林绿道环线,地理和生态资源优势显著。从这里走出去到广州经商的白云福回乡在这里展开新的事业。“我很喜欢在川西林盘生活,这些年这里变化太大了,已经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景点。”白云福一家开办特色民宿,建成了三个别具一格的树屋,又正在改建一些配套的标准民宿,在本次紫薇花节期间向游客开放,成为这里的一道“网红”风景。

  创新创业人才的“回归”,反映着农业农村的价值之变。和盛坚持鼓励花木园区改造提升园林景区,调整种植区域,集中展示精品花木资源和特色花木产品,全力做强一二三产业链,为乡村振兴夯实产业基础,加大鼓励引导农民发展休闲农业、特色种业,实现小农户与生态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民在农业农村发展中充分持续长效收益,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和盛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资源变资本,夯实发展内生动力

  3年前,和盛土桥村还是延续着大面积种植花木的传统,随着花木销售的不景气,他们开始探索新的发展路径,规划“紫薇田园”建设蓝图,月食河农业观光旅游展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结构要调整,产业要转型,百姓要致富,一系列工程建设要进行,资金从哪里来,群众怎样参与等许多问题摆在村委干部面前。他们认真解读省市区关于乡村振兴各项政策,积极争取到成都市农委支持,凝聚“专合组织+农户”力量,发动260名农户加入合作社,以土地租金、花木、现金入股的方式,筹集资金170万元,轰轰烈烈地进行园区升级改造,自力更生、多元协同,探索出了一条生态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本的新路径。

  土桥村党支部书记周兴树说:“我们要借助‘紫薇花开’成都温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集聚人气、汇集商机的有利契机,寻求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服务业项目,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有内生动力。”

  土桥变金桥,描绘乡村新未来

  紫薇花一开,和盛镇土桥村就一片繁荣与热闹,“小小竹筏溪中游,大红紫薇两岸走”,游客们聚集在溪边赏花、戏水,树屋不远处,紫薇文创基地摆放着紫薇特色工艺品,孩子们体验“扎染”乐趣。紫薇田园综合体不仅为村民们打开了一种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为城市人开启了全新的田园生活。

  和盛镇相关负责人说,土桥村就是一个发挥生态优势的范例,和盛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生态本地、田园风光、乡土文化,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以北林绿道为线,把鲁家滩湿地、康家濠湿地、紫薇公园串珠成链,促进农旅融合、一三产业互动,通过盘活农村资源,扶持创业就业,推动农民生产融入景区产业链各环节,让农民充分共享增值效益,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