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产业迎来发展机遇期

  本报记者 胡畔

  

  随着人类同时面临传统和非传统威胁,突发事件不断增多,公共安全形势日益复杂严峻。因此,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保护人民财产和生命健康,以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显得十分迫切。

  在日前由国研智库(国研文化传媒集团)组织的中国国际紧急医学应急产业发展座谈会上,来自相关部委、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的中国医学救援与应急产业创新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发言和探讨。与会专家认为,当下,应急产业迎来了最好的历史发展机遇期。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高级研修学院院长李福荣在发言中表示,在新时代,应急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空间,它能弥补政府在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妥善处置方面的不足。

  “当下,许多突发事件处在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在责任不明晰的情况下,政府往往拥有最重要的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就要包办一切。”李福荣表示,从近些年的应急事件处置案例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在应急能力还是应急效率的提升方面,政府都具有局限性。因此,发展应急产业,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特别是市场力量参与到应急处理中,有利于改变当前政府包办的不足,让专业化、社会化的应急服务与政府力量形成很好的互补关系。

  不过,李福荣也强调,应急产业作为一个新型的复合型产业,既不是对四大类突发事件的简单组合,也不是将相关装备、技术和产品在突发事件中进行简单地应用,而应该是为各类突发事件提供有效预防与应急准备、检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等措施和手段的有机综合体。换而言之,应急产业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需要国家的规划和科学的引领。“其中,科技创新将对应急产业的发展提供最基础性和支撑性的作用。”

  李福荣表示,应急产业的发展,从应急管理的角度来看,还需要把握住三个点。

  第一,不论是在应急产业的发展还是在应急管理上,预防为主非常重要。要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员应急管理的理念。与此同时,做好风险评估。

  第二,要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可以看到,随着互联网技术、AI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当下已经能通过互联网技术事先模拟出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可能性。在事中处置和事后处置的过程中,应急信息平台、网络技术的应用将越来越重要。

  第三,应急产业的发展和应急管理的推进必须上下联动、横向互动。要建立应急管理的科学制度,将应急产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应急管理体制和应急管理制度更好地衔接起来。

  第四,要强化应急管理队伍的系统性思维和实战化能力的培养,让应急产业能够同国家的应急演练、应急预案以及各个相关产业相关部门的应急演练有机结合起来,在突发事件到来之时,能更好地发挥应急技术、应急产品的作用。

  财政部政策研究室巡视员汪义达在发言中也肯定了应急产业的重要性。

  他表示,大力发展紧急医学救援和应急产业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其中,能否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关系到公共安全保障和国家秩序稳定以及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对政府管理水平和现代国家治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大力发展紧急医学救援和应急产业,也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也越来越强,对灾害应对防治、人身安全和食品保障方面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在面临突发安全事件和灾害时,对救援的及时性、实施救援的有效性以及救援后恢复的水平都有更高的要求,进而对紧急医学救援服务能力和技术也提出了相应的高要求。

  此外,大力发展紧急医学救援和应急产业,也顺应了新时代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众所周知,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紧急医疗救援与医疗装备创新、医疗技术提升、医学服务优化都是紧密相联的。同时,一些相关的装备、技术等都属于先进制造业的范围,这些产业都能够与互联网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汪义达还从经济学的角度,就加快推进我国紧急医学救援和应急产业创新发展给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确立应急产业创新发展的动力。首先,要细致地研判国内紧急医学救援和应急产业市场需求结构演练的情况,从设备制造、产品共赢服务供给等方面分析国内在应急产业方面存在的短板。对标国际标准和职能水平,通过加大研发力度、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等,推动应急产业创新发展,带动产业链布局优化和竞争力提升,来满足相关的市场需求。当前,可以适当地考虑将医学救援、装备制造、航空医学救援、应急保险等产业链条长,市场需求相对较大的行业,作为应急产业创新发展的重点。

  二是统筹政府科学规划引导和市场优化配置资源,各就其位,推动应急产业协调发展。充分考虑到我国现在的基本国情,发挥好政府在统筹规划、财政投入、政策引导、市场规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国家在灾害应对和安全保障方面的总体战略考虑和能力建设规划,加快推动紧急医学救援和应急机构及产业发展,健全基本应急服务体系。

  同时,按照资源在市场配置中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政策,适当放宽市场准入和改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和多方资源参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形成多元化高质量的应急产业产品供给体系。

  三是顺应科学发展潮流,加强创新研发,推动应急产业向高质量发展提升。顺应当前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运用新的趋势,将人工智能、机器人、新一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紧急医学救援和应急产业深度融合,加大研发创新投入,提升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提升相关企业和机构服务能力和质量,进而推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冯奎在发言中提出要构建智慧应急系统,并表示智慧应急系统要站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考虑。

  “第一,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角度来看,意味着对于很多突发事件,我们需要有充分的预估和应对举措。第二,从治理现代化的角度来看,要加强智慧应急系统的建设。第三,从智慧社会数字中国的角度来看,要重视将一系列新技术应用到应急产业中去。”冯奎解释说。

  冯奎认为,以新时代为背景,智慧应急系统的框架构成应该从六方面来考虑:一是对技术的系统运用。二是对资源的系统调度。三是对流程的系统再造,包括事先、事中、事后的一系列流程。四是对结果的系统管理。五是对机制的系统优化,包括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六是对效益的系统评估。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原党委副书记、标准化战略与公共安全标准化研究所所长王金玉在发言中提出了关于应急产业标准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王金玉认为,应急产业标准化建设需要从四个维度进行探讨:一是标准级别维度,包括国标、行标、地标、团标、企标。二是业务维度,包括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四个维度。三是对象维度,主要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四大领域。四是性质维度。

  同时,王金玉还针对应急产业标准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要重视应急产业的联接力、竞争力和保障力。第二,要研究标准化的新方法和新工具,可考虑“目标导向、系统设计、总体协同、实时可控”这一思路,用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型技术。第三,要有效用好国家的政策,大力推进标准化改革。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