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 新旧动能转换中的济南实践

  编者按 机遇难得,稍纵即逝。紧抓机遇,就能勇立潮头。

  改革开放40周年,重大机遇“花落”山东。机遇不会无缘无故降临,地处南北交界的山东,在新旧动能转换之际,即有南方省份领先发展的优势和基础,也面临北方地区转型发展的难题和困惑。

  如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花落”山东,中央寄予厚望。作为山东省会的济南,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先行区,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

  济南市如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打造“大强美富通”济南?新旧动能转换之际,面临着什么样的发展困惑和盲点?

  中国经济时报将以济南为例,围绕十大千亿产业发展,多个角度和层面,解读其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路径(具体内容见五、六、七、八版)。

  ■本报记者 马会

  齐鲁大地,泉城济南。这里千年泉涌,滋润万物。

  改革开放扬帆起航,温润泉城济南,在40年改革开放中破浪前行,昭示“泉城蝶变”的城市密码。

  如今,泉水依旧淙淙,济南已经旧貌换新颜。改革开放40年来,济南改革成效显著。打造四个中心、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初步实现,从“大明湖时代”进入“黄河时代”,一座国际化的新城正在崛起。

  今年1月,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获得批复,济南市作为先行区发挥先行先试作用。面临重大发展机遇,随着十大千亿产业的拉动和发展,勇立改革潮头的济南,正在以“龙头”的担当,引领山东走向新征程。

  增幅领跑 国际化城市雏形初现

  从经济结构来看,山东省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兴产业比重小,作为省会城市的济南,同样呈现这种特点,毫无疑问,打赢新旧动能转换这场“攻坚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济南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济南市采取多种措施,全方位、多角度地迎接挑战。

  新旧动能转换,要设计“发展蓝图”。十大千亿产业规划指导产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要敢于“壮士断腕”,济钢搬迁体现去产能的魄力;新旧动能转换,要敢于“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一部“揭短”专题片的打造,体现了完善营商环境的决心。

  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规划先行。2017年4月,围绕产业发展,济南出台的《济南市十大千亿产业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0年,十大产业全部具备千亿级产业能力,其中,大数据产业达到5000亿元,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达到2000亿元。

  新旧动能转换,要敢于“壮士断腕”。济钢位于济南东部,有60多年的历史、两万多名职工,它的停产搬迁只用半年多的时间。济南去除落后产能的决心和勇气可见一斑。

  “全国近千万吨级企业,真正撤下来、停下来的就是济钢。”山东钢铁集团济钢有限公司总经理薄涛说。

  新旧动能转换,要敢于“刀刃向内”自我革命。2018年6月29日,济南市纪委一次性问责155人,原因是破坏营商环境,问责源于一部明察暗访的纪实专题片。这是近年来济南市最大规模的一次问责。

  这次问责是济南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鲜明注脚。围绕提高办事效率,济南市不断深化“一次办成”改革,推出“拿地即开工”等35条改革措施,同时,推出“零跑腿”“只跑一次”“你不用跑我来跑”事项清单。

  随着多项改革的推进,近年来,在“打造四个中心,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指导下,在济南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济南市经济发展迅速、生机勃勃。2017年的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领跑全省,创下自2000年以来近17年的最好成绩。

  2017年,多项经济指标领跑全省。从GDP增速来看,总值突破7000亿元,增长8%左右,增速稳居副省级城市前列;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总额度共4400亿元,增长13.5%,增幅居全省第一位。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济南城市版图不断扩张,也由规划变成现实。2003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决定,确定济南空间发展战略为“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后调整为‘中优’)”。

  伴随经济发展,济南“大城市”框架雏形初现。“向东”,济南中央商务区日益崛起,章丘撤市设区;“向西”西客站片区初具规模,济南国际科学医学中心正在建设。

  “向南”南部山区用生态考核取代GDP;“向北”携河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落户这里;中间,老城通过城市更新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济南由“大明湖时代”进入“黄河时代”。一座国际化的城市正在崛起。

  动能转换 十大产业效果显著

  经济发展迅猛,城市版图扩张,为新旧动能转换做了充分铺垫。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山东省成为国家级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从政策支持到产业转型,都为济南市带来了多重发展机遇和挑战。

  面临机遇和挑战,济南市奋力前行。新旧动能转换,关键在于产业。产业兴则济南兴,产业强则济南强。《规划》既已制定,如何保证实施和完成才是关键。

  为此,济南市新旧动能重大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成立,由济南市市长担任组长,分管市长任副组长,统筹研究部署工作。

  同时,济南市建立“10+4”推进体系,每个产业由1位领导牵头、1个专班推进、1名专家组支持、1套政策保障,无论是规划制定、政策支持,还是招商引资、重视创新、打造营商环境,全方位打出“组合拳”。

  产业规划先行,推进体系保障,济南市十大千亿产业发展效果显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新旧动能转换成绩和效果初步显现。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模突破300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居全省首位。国内首个大数据工程实验室落户浪潮,济南高新区获得批复“省级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初步形成。

  量子产业,全球首个商用化量子通用专网在济南投入使用。全国量子计算与测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落户济南,量子雷达、量子芯片在济南实现产业化。

  物流产业,菜鸟、安博、怡亚通、京东、苏宁等一批领先领军物流企业落户济南,物流中心初步形成。

  目前,济南市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3%,高于全国6.3%,总量跃居全省第三位。新增国家5A级物流企业3家,总数达到10家,国家级物流示范园区2个,均居全省第一位,至此,区域性物流中心地位初步确立。

  金融产业,截至2017年底,济南CBD以“山、泉、湖、河、城”命名的5座高层已全部敲定。CBD核心区及辐射区内已引进重点企业超过450家,其中,省级总部近30家,金融服务业机构近70家。济南中央商务区初具雏形。

  医疗产业,7月18日,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重点项目集中引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肿瘤医院质子临床研究中心等重点项目破土动工。

  “本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标志着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进入正式建设阶段,标志着济南打造医疗康养名城开始破题起步。”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表示,要把它打造成享誉世界的医学高地。

  先行先试 摸索改革实践的经验

  新旧动能转换,经济蓬勃发展,改革举措保驾护航,十大千亿产业效果显著。奋力走在山东全省发展前列的济南,正在积极探索新旧动能转换的改革实践经验。

  然而,既然是探索经验,就会有苦有甜。济南先行先试,大刀阔斧改革,为全国新旧动能转换发现实践中的盲点。

  这些盲点即包括国家政策方面,也包括济南市今后努力的重点。比如,如何将金融和产业结合实现更好发展;如何更好吸引重大工业项目发展带动作用;如何处理好农业用地和工业用地;如何借助其他地市经验,更好发展医疗产业。

  十大千亿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产业支持,济南市正在探索产业和金融密切结合的经验。

  济南市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张华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金融支持新旧动能转换创新发展试验区。本着“边申报、边改革、边实施”的原则,济南市在市级层面和职权范围内开展相应金融试点。

  济南市投资促进局局长张军对本报记者说,十大千亿产业发展,离不开重点项目引进。围绕十大产业发展,总部经济和高端制造是我们招商工作的一个重点。未来,将在此领域加大招商力度。

  十大千亿产业发展,医疗产业领域是知识、技术、人才密集型产业,需要更多强有力的国家政策做支撑。

  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主任张端武告诉本报记者,国家在博鳌市和北戴河市有一些医疗改革的先行先试举措,在济南打造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建设方面,恳请有些医疗领域政策能够在山东放开。

  在济南市城市版图中,“北跨黄河”是重要一环。这一带也是济南市的新旧动能转换先行试验区。面临着土地瓶颈问题和跨越黄河如何发展的问题。

  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主任宋卫东向本报记者介绍道,首先,产业发展和配套建设面临用地瓶颈问题。先行区发展腹地空间广阔,其中代管区域450平方公里,但目前的现状是耕地面积超过30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大量无法用于建设的基本农田。

  再者,沿着黄河发展也面临诸多瓶颈。目前,黄河水利委员会在跨河通道建设以及黄河两侧滩区的利用与提升上仍有严格的规定,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沿黄城市发展和黄河经济带的打造。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推动土地集约利用,充分挖掘地下空间。”宋卫东对本报记者说,我们呼吁,在一定区域内,希望国家允许进行基本农田“占补”区域平衡,解决产业发展需求。

  目前,先行区正在规划建设30多公里的黄河公园,并在黄河沿线布局国际会展、会议中心,高端科教研发,大型公共文化设施,这些都需要省市甚至国家层面协调,探索新的发展思路。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