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上市民企 地方国企混改提速

  [摘要] 目前,深圳共有A股上市公司281家,截至8月20日,有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共198家,占比70%。

  时代周报记者 陈泽秀 发自广州

  10月22日,沪深两市双双高开,迎来强势反弹。开盘后连续上行,盘中顺利收复2600点后,在证券板块指数涨停的带动下,大盘继续走高,并连续收复多条短期均线,再次创下日内新高。至此,股指盘中上涨超百点,两市超200只个股涨停,全天成交额超4100亿元。

  刚刚过去的一周,A股利好消息不断。

  10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央行行长易纲、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和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同一天回应股市热点;10月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再次出手加码,召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第十次专题会议。会议强调,资本市场对稳经济、稳金融、稳预期发挥着关键作用。

  另一方面,地方国资主动持续驰援民营上市公司。据《上海证券报》报道,目前,深圳市政府已安排数百亿元的专项资金,从债权和股权两个方面入手,降低深圳A股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随后,北京海淀区、广州、杭州、东莞、佛山顺德区等地也相继爆出拟推出相关方案,驰援上市公司。

  今年以来,随着市场低迷,股票质押风险加速浮出水面,并出现了控制权丧失、董事长跑路、1元买壳、连环平仓等一系列热点事件。在此背景下,地方国资频频出手,接盘上市民企股权。根据Wind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山东、北京、深圳、河南等17个省市的地方国资已出手拿下共29家民营上市公司股权。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地方国资驰援上市公司呈现双赢格局:一方面有助于缓解上市公司资金压力,增强上市公司发展潜力与抵抗当前经营风险的能力,增强投资者持股信心;另一方面,在有些上市公司的估值被严重低估时,国资进行驰援,或能从中获得收益。

  驰援并非救市

  深圳此次驰援并非直接用公共财政救济民营上市公司,而是以市场化的方式运作,包括过桥贷款、委托贷款、债权收购、股权收购等。

  譬如,在债权收购方面,由深圳市国资委旗下的高新投、深圳中小担等机构执行,通过利息收入和盈利分成两种方式实现收益;在股权收购方面,则由深圳市国资委旗下的鲲鹏基金等国资投资平台来执行,发起设立相关的专项基金。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如果公共财政直接救济民营上市公司,就“越界”了,会产生公平性与合法性的问题,“一方面,不可能所有的企业都救济,如果只救济上市企业,不管非上市企业,涉嫌不公平。另一方面,从程序上看,动用纳税人的钱,需要经过人大的审批”。

  “利用国资投资平台帮助上市民企,是一个可行的手段。从国有资产的投资运营的角度来看,财政资金即使要出手,也应该是对现有国有资本的追加。”上海天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国企改革研究者祝波善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深圳市驰援的数百亿元资金中,债权和股权方面所涉及的资金,暂由深圳国资委协调出资,且会在明年财政预算中弥补。

  对上市公司来说,驰援并不是免费的午餐。深圳负责运作驰援资金的管理机构,将背上政策目标和盈利目标的双重考核指标。而企业想获得驰援,还得自身硬:必须是深圳本地优质上市公司,具有良好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较好的发展前景,且实际控制人无重大违法违规和重大失信记录。多数专家认为,“对于僵尸类的企业,该放弃就放弃,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值得扶持”。

  无独有偶,除深圳外,北京海淀区也出台了相关措施,区属国资和东兴证券发起设立“支持优质科技企业发展基金”,基金规模100亿元,首期20亿元已完成募资,通过受让不超过上市公司总股本10%的股权,帮助民营科技上市公司化解股票质押风险等。

  事实上,当关键企业面临突发性重大困难时,由国有资本对企业进行援助,是各国通常会采取的救济措施之一,在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美国财政部就曾对多个美国私营企业作出过注资援助。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地方国资借鉴采取此类援救措施,并无不妥。不过,还是应该做好相应风险防范,保障国资安全:“一是要做好救济企业的选择;二是根据当地国资实力量力而行;三是严格做好救济前的调查与评估,严谨规范进行救济决策,确保投资价格公平合理。”

  东方高圣执行董事瞿镕则对驰援持谨慎态度,他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地方政府驰援上市公司仅仅是一个应急方案,应该尽量减少驰援次数与数量,如果此类驰援太多,市场会对国家救济形成依赖,认为只要市场不好,政府就会来帮忙。冒进扩张的时候,很多企业可能就不会考虑后果。“这几年,很多上市公司过度股权质押,有的质押比例高达99%,这是企业和地方政府本身需要反思的。”

  考验地方国资实力

  受经济实力影响,各地国资系统存在一定的贫富差距。深圳安排数百亿元资金扶持上市公司的做法是否有复制性?整体实力偏弱的中西部地区应该如何应对?

  瞿镕认为,深圳之所以出资高达数百亿元,与当地的上市公司比较多有关,“其他地方的上市公司数量要少得多,国资即便要去驰援,需要的钱可能也没那么多”。

  目前,深圳共有A股上市公司281家,截至8月20日,有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共198家,占比70%。不过,中西部省市区域的高风险企业占比更多。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9日,青海省、海南省、辽宁省大股东质押率超过70%的上市公司,分别占全省上市公司的66.67%、51.61%和34.25%。目前,这些地区的政府尚没有明确的“驰援计划”。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与金融机构合作。

  事实上,金融监管高层鼓励地方这么做。10月19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鼓励地方政府管理的各类基金、合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券商资管产品分别或联合组织新的基金,帮助有发展前景但暂时陷入经营困难的上市公司纾解股票质押困境,促进其健康发展。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亦在同一日表示,加大保险资金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力度。允许保险资金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不纳入权益投资比例监管。

  刘兴国认为,深圳的做法虽值得借鉴,但各地在投入资金的规模上,肯定需要根据自身能力、作出适当安排。“稳定当地上市公司发展,也并非只有国资增援这条唯一路径,也可以从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环境、降低企业成本等角度采取措施。”刘兴国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对上市公司进行驰援的,基本是市、区层面的国资系统。有建议称,从中央角度来说,也可考虑动用一部分“国家队”资金或是投资者保护基金,帮助一些股权质押比例比较高的大股东进行一定比例的解压。

  但多位专家均认为,当前从中央层面推进此项工作的可能性不大。刘兴国分析,如果中央作出此类安排,则可能意味着面临全国性的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系统性风险。而且,一旦这样做了,因为必须对所有上市公司一视同仁进行操作,所以势必会放大资金需求,在地方层面推进,则可根据当地情况有选择性进行,“不仅有利于减少国资投入总量,而且有助于降低投资者对当前困难程度的判断。”刘兴国认为,从总体上看,当前的股权质押风险仍属于区域性和局部性风险。

  加快国企混改

  今年以来,国资“抄底”收购民资上市公司的案例频频发生,有媒体称此为“国进民退”。10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只是在当前环境下国企和民企的一种正常的市场化行为,是国企和民企互惠共赢的一种市场选择,不存在谁进谁退的问题。

  刘兴国认为,这一轮国资驰援,是国有资本在经济困难时期,主动通过优化国有资本投资布局,促进经济稳定发展之举。国资驰援上市公司,尤其是驰援民营上市公司,将有助于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打造更多以国资参股方式形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随着这类国资参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加快发展,必然对国资监管提出新的要求,加快推动国资监管从管资产转向管资本。

  “当前的股权质押问题,是企业盲目扩张导致的。在经济困难的时候,出于就业稳定、企业经营稳定的考虑,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应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董登新认为,国资出手帮助民营上市公司,发挥其并购重组作用进行产业整合,可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事实上,地方政府也迫切希望拯救处于危机中的民营上市公司。董登新表示,上市公司对地方就业、GDP、税收的贡献均不可低估。作为稀缺资源,各个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都有一种本能保护的冲动,“不过,不管采用怎样的保护手段,都不能无偿或是违规动用财政资金来救济。” 董登新强调。

  如何从根本上拆掉股权质押和债务违约的“双雷”,助力上市公司持续健康成长?刘兴国认为,关键是要转变上市公司发展理念,引导其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通过创新增强竞争实力,更多借助自身资本积累和优势提升实现稳步扩张,而不是借助大规模融资来盲目扩大规模。杨德龙则建议,在股权质押问题得到逐步解决、市场好转之后,应继续为上市公司融资提供更多的渠道,减少对股权质押的依赖,以防将来造成新的风险。

关键词阅读:投资者保护基金 国企改革 大盘继续 板块指数 民企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