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预测:2019年CPI涨幅或在2%以内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12月29日发布报告预测称,基准情景下,2019年CPI增长1.8%,PPI增长1.6%。

  该课题组称,2018年价格总体比较平稳,处于合理区间。2018年前11个月CPI、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以及PPI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2.1%、1.9%和3.8%。CPI相较于2017年同期1.5%的同比增速有所上升,从食品来看,2018年前11个月食品价格平均上涨1.7%,导致CPI上升约0.34个百分点,而2017年同期食品价格增速为-1.5%,拉动CPI下降约0.30个百分点。从非食品来看,2018年前11个月非食品价格平均上涨2.2%,导致CPI上涨约1.76个百分点,而2017年同期增速为2.3%,拉动CPI约1.84个百分点。

  2018年CPI同比增速的上升,主要是由食品价格同比增速上升所带动,特别是受天气影响2018年鲜菜价格同比增速明显上升。2018年非食品价格同比增速涨跌互现,其中,变化较大的有医疗保健类和交通通信类。医疗保健类主要受医改影响其价格同比增速在2018年明显下降,而交通通信类主要受国际油价影响其同比增速明显上升,对整个CPI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相互抵消。主要受基数的影响,2018年PPI同比增速较2017年同期有明显下降。考虑到猪肉、鲜菜等食品价格的不同变化趋势,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不确定性,预计2019年CPI同比增速依然在合理区间,PPI增速将保持下降趋势。

  该课题组分析认为,2019年国内通胀压力较小。由于消费需求继续下降,CPI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涨幅均下降。同时,受到全球经济增速下滑以及美国页岩油增产等因素影响,预计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也将下降。预计2019年一至四季度,CPI同比增长1.7%、1.8%、1.9%、1.9%,PPI同比增长2.5%、2.5%、1.3%、-0.1%,全年CPI和PPI增速分别为1.8%、1.6%。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预测也认为,2019年CPI增速或将小幅下行。进入2018年12月以来,因为冬季低温影响农产品生产及供给,食用农产品价格出现持续三周的回升。分品种来看,蔬菜、水产品及肉类价格都出现上涨,其中蔬菜价格上涨幅度较大。预计本月食品价格环比将结束此前连续两个月的回调态势,重新出现小幅上涨,预计涨幅在1.5个百分点左右。近期国际油价持续走低,12月份国内成品油价经历三次比较大幅度的下调,预计本月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继续回落到1.8%左右,将是近两年以来首次回到2%以内。同时,12月翘尾因素归0。初步判断2018年12月份CPI同比涨幅可能在1.8%至2.2%左右,取中值为2%,CPI同比将继续小幅回落。

  2019年猪肉价格可能企稳回升,但回升幅度有限。随着猪肉供给与需求结构的变化,最近几年猪周期的波幅明显收敛,与CPI的相关性也逐步下降,已经难以成为显著抬升物价的重要因素。在国内外需求稳中趋缓、上游生产端产品价格已经回落、原油价格明显回落,非食品价格整体缺乏上涨动力。2018年开始的医药带量采购将导致医疗保健类相关价格在2019年出现明显回调,而房租价格在2018年高基数的基础上难有较大上涨。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会大水漫灌,目前货币供给增速仍在历史低位徘徊,对通胀的抬升作用非常有限。预计2018年全年CPI同比平均上涨2.1%左右;2019年CPI的中枢将低于2018年,可能回落至2%以内。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副总经理、首席研究员唐建伟称,预计2019年需求放缓将主导CPI和PPI同比走低,通胀不是经济运行主要矛盾。在GDP增速回落的情况下,国内不具备支撑高通胀的需求基础。同时,国内流动性环境也不支持物价大幅上行。

关键词阅读:CPI、PPI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