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绿地之声”

3月23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设立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迎来了2019经济峰会的开幕,本次会议主题为“坚持扩大开放 促进合作共赢”。

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主题讨论中发表演讲。

以下节选张玉良董事长的演讲实录:

推进城市群建设是我国在新时代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有利于激发发展动能。城镇化是拉动投资和消费的发动机,是最大的内需。截止2018年底,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3.4%),与发达国家80%左右的水平相比,我国城镇化仍有巨大空间。目前,城市群已成为我国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推进城市群建设实际上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更高水平上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有利于深化改革开放。现阶段,地区之间受制于行政管辖区域的界限,仍然广泛存在着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断头路”,在更深层次的“放开搞活”上还有不足,影响了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推进城市群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深化改革开放,特别是有利于优化体制机制,促进形成统一强大的国内市场,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城市群是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载体。美国东海岸城市群、西海岸城市群、五大湖城市群,日本东京城市群,英国伦敦城市群等,都是这些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大力推进城市群建设,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并以此为载体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有助于我们大幅提升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高质量推进城市群建设,应该顺应新型城镇化的基本规律,把握若干重要的原则、抓手和载体。

【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特别是要突破长期以来的行政区划的分割和束缚,促进资源、要素在城市群之间自由流动,使人口、产业的布局进一步优化。

二是注重发挥城市的比较优势。不同城市之间要根据资源禀赋,错位发展,避免低水平同质化竞争。特别是要处理好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发展关系,中心城市要向周边城市有序转移非核心功能,做到“大树底下好乘凉”,而不是“大树底下不长草”。

三是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制度供给。特别是在人口户籍、土地规划、产业招商、公共服务、财政税收等重点领域要深化改革创新,为协同发展创造条件。比如,在人口、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不同城市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应进一步加强制度供给,推进均等化和一体化。

【重要抓手和载体】

第一,提高中心城市的首位度。中心城市是带动城市群发展的龙头,世界级的城市群都有一个世界级的中心城市作为“群主”。我们在推进城市群建设的过程中,还是应该大力提升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和发展能级,打造核心增长极,不断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去年,中央巡视组曾点名批评了几个国家中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认为他们的“龙头作用”不够、“带动能力”不足,也是基于这种考虑。今年,很多大城市都把提升首位度作为政府施政的重要目标。

第二,发展现代都市圈。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空间形态,是介于城市和城市群之间的过渡形态。我认为,就当前而言,与城市群相比,都市圈是突破行政边界、促进要素跨区流动的更小单元,也是更具有现实操作性的单元。因此,我们应该把发展都市圈作为推进城市群建设的“先手棋”和“先行区”,并通过夯实基础,来引领和助推城市群发展。

第三,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跨区互联互通以及形成网络化效应方面仍然存在短板。即便在一体化程度相对较高的长三角内部,上海与周边的江浙环沪城市之间,仍然还存在不少“断头路”,跨省的轨道交通工程目前也仅只有一条。因此,我认为,在城市群内部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任务。要积极打通“断头路”,发展城际公共交通,建设城际铁路,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和城市群。

第四,建设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应在城市群内部不同城市的交界区域,积极建设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从而打破行政管辖的界限,并推动改革创新措施在示范区先行先试,使其成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目前,国内能级最高的三大城市群已经在这么做,比如京津冀城市群设立了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有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长三角城市群也在筹备设立一体化合作示范区。

第五,适时调整行政区划,优化空间布局和管理体制。行政区划的设置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应充分照顾和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当城市群内部市场自发的资源配置格局已经大大突破原有行政区划时,也可以适时调整行政区划来与之相适应。当然,在本省范围调整区划要相对容易一些,跨省调整则相对较难。但是,也可以解放思想,探索一些新的管理体制。比如,是否能参考合资公司的做法,在特定跨省区域实施“股份制”?

城市群将对我国房地产行业产生深刻影响,特别是将重心定义房地产的潜力市场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房地产市场采取了一二三四线城市分级的视角。随着城市群建设的快速推进,我们应该转换为城市群的视角。只有这样做,房地产企业才能把握市场发展的长期趋势,确立起正确的投资方向和产品策略。近两三年,一些龙头房企之所以能够取得快速的成长,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们准确把握住了城市群的市场机遇。

具体有哪些表现呢?以前面提到的城市群建设的几个具体的抓手和载体为例。比如,提升中心城市的首位度,意味着高能级的区域中心城市仍然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在中心城市能级提升的过程中,人口和产业仍然会进一步集聚,去年一些大城市实施的“抢人大战”、“招商大战”,实际上就是这一现象的生动写照。而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将为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又比如,发展现代都市圈,意味着大城市将对周边地区形成外溢效应。特别是1小时通勤圈范围,将形成同城效应。这是过去一段时间部分传统低能级的四五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

再比如,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意味着重要交通线将促进一些新兴市场的形成。正式基于这样的认识,过去两年我们绿地在高铁沿线布局了一大批高铁“城际空间站”项目,这些项目推出后,市场反响非常热烈,地方政府也非常欢迎。还比如,建设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意味着一些新的热点地区还将释放市场潜能。当然,房地产企业也要有改革创新精神,也要践行新的发展理念,积极推动自身开发运营模式转型升级,这样才能匹配示范区这样新的热点地区。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