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升级 金融业迎考

  [摘要] 经济与金融血脉相依。转型高质量发展的中国,亟待通过这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质量型的金融供给,激发增长动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迎来升级版。

  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决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重大风险攻坚战。随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词之一。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在多个场合密集阐述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以及推进的具体路径。

  除了权威部门,更多专业人士为此发声。

  3月8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指出:“近年来,中国的货币供给和金融体系存在着三种问题,都需要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解决。” 3月23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在“2019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目前所面临的结构性失衡,根源在于要素配置型失衡,其中金融最为关键。

  “在金融供给上,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解决,根本问题是金融体系的结构存在问题。”交通银行(港股03328)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要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相应领域的改革深化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中国金融行业的未来版图,或因这场改革发生根本性变化。

  紧盯“结构”“方式”两大核心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幕拉开,建立在去杠杆预期目标达成的基础之上。

  2月25日,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会上表示,结构性去杠杆已达到预期目标:“两年内银行业累计处置不良贷款3.48万亿元,为新增信贷投放及时腾出空间,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这也意味着,在紧信用、宽货币、严监管的政策组合拳下,始于2016年下半年的金融去杠杆之战,已经完成了既定目标,即将退出主要任务序列。直面经济下行压力,新工作的重点转向“六稳”。金融体系如何支撑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企业、创新企业,成为当前金融系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改?聚焦这场改革,会发现两大关键词:结构、方式。

  3月28日,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在一场题为《金融供给侧何去何从》的演讲中表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不应该只是增加融资额、增加金融机构即所谓的数量型金融供给,“而应该是提供更有效的质量型金融供给”。

  刘晓春的观点极具代表性。多位专业人士认为,实施这场改革的核心,是调整、完善金融供给端的结构和供给金融的方式。“是更前段的改革,不是资金的供给,是对资金供给的供给。”刘晓春解释道。

  逐步推动利率并轨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点除优化金融结构,还要通过各种方式来降低融资成本。服务的对象,直指民企与小微企业。

  事实上,高层在去年底正式提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民企及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密切相关。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人民银行虽然一直在通过各种货币政策操作推进银行间市场利率下行,但种种迹象表明,一些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实际感受到的融资成本仍然偏高。

  推动利率并轨,成为中国在25年利率市场化改革中要走完的“最后一公里”。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要实现市场化的风险定价。简单来说,就是你有多少风险,资金成本就应该有多高,这是金融的基本规律。现在如果不能完全放开,那能不能让利率变得更灵活一些?如果不做这一条,问题永远解决不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曾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强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亦明确,2019年将“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降低实际利率水平”。连平分析认为,推进利率“两轨合一轨”,从内涵上看是非市场化利率与市场化利率并轨,实质则是取消官方确定的存贷款基准利率,“从而使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在市场供求关系和货币政策的引导下,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

  “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不但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也能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练好内功,提高自主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连平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连平同时提醒,利率市场化攻坚需要“积极审慎地”展开。

  事实上,存贷款基准利率是银行业资金价格的两个“锚”:一个锚住资产端的定价基准,另一个锚住负债端的定价基准。“取消基准利率后,‘锚’的消失会使银行业存贷利差收窄,为商业银行及影子银行系统带来经营风险。”申万宏源证券固定收益总部副总经理范为持同样观点。

  连平建议逐步实施利率并轨:起步时先简化基准利率,之后取消贷款基准利率,最后取消存款基准利率。

  推动结构性稳杠杆

  3月2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更新消息显示,获上交所受理科创板上市申请的企业总数已达28家。目前,上交所已对其中3家企业提出问询,问询和回复内容将全部在上交所官网上公开显示。

  资本市场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领域,而科创板已经成为这场改革的一块试验田。

  截至2018年底,中国的金融体系仍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业拥有存款近180万亿元,贷款近140万亿元。2019年1月3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推动注册制在科创板落地。在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看来,此举对整个资本市场的基本制度完善是一个重大跨越,将极大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进而大幅提升资本市场效率,“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至关重要的一环”。

  连平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进一步指出,以科创板落地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意义不仅在于拓宽融资渠道,更在于推动结构性稳杠杆:“作为影响杠杆水平的重要因素,以间接融资为主体的经济体,相对于对货币扩张影响较小的直接融资来说,杠杆率会相对高一些。”

  “融资结构得不到改善、股权融资处于缓慢发展的瓶颈状态,非金融部门降杠杆就难以有效实现。 ”连平对此总结道, “未来应大力推进相关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通过综合性的举措,推动非金融企业部门股权融资增速超过债务融资增速,从而有效使企业部门杠杆水平控制在合理水平范围。”

  经济与金融血脉相依。转型高质量发展的中国,亟待通过这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质量型的金融供给,激发增长动能,行稳致远。“高层明确强调金融活、金融稳、金融兴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再结合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大背景,这场改革的意义重大。”范为总结道。

关键词阅读:结构性改革 存贷款基准利率 结构性失衡 迎考 升级版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