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文化新动力:让“诗和远方”走得更远

  今年文博会的一大亮点是探索文旅融合。

  在文博会现场,2号馆变更设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馆”,以“美丽中国”整体旅游形象为统领,引进国内重点旅游省份的文化旅游特色产业集群参展,展示历史古迹、人文景观、全域旅游示范区、主题公园、精品旅游演艺项目和旅游科技等。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出席文化和旅游服务设计国际合作论坛提到,若繁盛的文化发展历史机遇能与火热的旅游市场融合,发展态势不可估量。

  如今,广东文旅融合发展正站在万亿元级关口。2018年广东旅游总收入1.36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同时,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成为广东支柱产业。广东试图抓住这股态势,推动文旅深度融合,让“诗和远方”走得更远。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汪一洋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推动大项目建设带动旅游产业融合,推动文创旅游产品研发,丰富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产品供给体系。

  “1+1”发展模式待突破

  文博会有不少关于文旅体验活动。中山展区的沙画、金雕、刺绣等展位,让参观者与创作者互动,走进中山特色文化;肇庆展区则向观众开放制砚、拓片、金绣制作等制作环节,让观众边做边领略肇庆文化魅力,这些有互动环节的“文化+旅游”展位,总是能吸引络绎不绝的参观者驻足。

  “历史文化是影响游客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今年第一季度广东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大数据调查报告显示,历史底蕴深厚、人文气息浓厚为游客带来美好体验,但需要创新文化展示活动,避免单调乏味。

  “就消费者旅游动机来看,呈现从‘购买商品’至‘购买体验’的转型趋势。其中,文化体验处于急速上涨阶段。”范周分析认为,在文化一端,主管部门需要引导挖掘在地文化,将在地历史民俗和传统文化融入社会各方面,使其在日常生活活化、显化和强化。在旅游一端需要基础设施、旅游产品和配套服务共同提升,实现旅游体验整体升级。“政府构建在地旅游体系的同时,要重视文化产业的适量导入,开发商开发项目过程要重视构建功能完整、体验良好的旅游目的地。”

  时代周报记者在2号馆发现,文旅融合多以文化遗址游、旅游演艺等被动式观赏特性为主。相较之下,以内在文化认知和体验较少,缺乏对深层次文化内涵的挖掘与文化氛围感知的营造。“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还需更多尝试积累经验启发思考。”范周说。

  广东也在不断探索。目前,广东认定14个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一批有岭南特色的文化旅游名镇名街名村,以及精品文化旅游景区、线路、文化主题民宿等。如今,南粤古驿道游初见风采,粤东西北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非遗活化利用精彩纷呈。

  多方合力升级“诗和远方”

  “诗和远方”要升级,并非易事。业界普遍认为,文旅融合进程受限于发展资金不足、投融资渠道单一、文旅项目创新不够、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不足等因素,导致融合发展内生力不够。广东省旅游协会副会长、勤天集团董事长王硕朋曾公开表示,希望能在人才、项目上给予政策优惠,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这或是广东文旅融合发展的空间所在。广东的计划是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形成“1+1>;2”效应。具体而言,广东要通过实施“文旅+金融”“文旅+科技”等战略,推动文化和旅游业的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10%以上,将文化和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

  文旅融合离不开经济支持。本届文博会上,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举办文化和旅游产业专项债券及投资基金融资对接交流,促进文旅企业和金融市场深入对接。参与对接会路演项目13个,涵盖动漫科技、文旅小镇、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领域。其中拟发债项目5个,意向融资42亿元,股权融资项目8个,意向融资24.62亿元。

  政策则为之保驾护航。近年广东陆续出台文件或政策措施,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政策基础保障。如广州推进“1+N”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出台文化科技融合、文化金融融合、商旅文融合等措施,深圳加快制定《深圳市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政策》等。

  港澳文化产业人才或能为广东满足文旅融合人才发展需求。“例如,澳门设计人才可向大湾区企业输出服务,在旅游文化产品方面合作。”澳门文化产业基金行政委员会代主席朱妙丽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澳门已有设计团队与大湾区城市合作,将文化、创意逐步向外输出。

  在文化旅游领域持续凸显经济效能的当下,广东文化和旅游发展路径逐渐清晰。接下来,广东将做好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广东历史文化游径和乡村旅游、南粤古驿道精品线路。“利用大湾区内文物古迹、世界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打造世界级文化和旅游高地。”汪一洋说。

关键词阅读:文化旅游 文博会 旅游动机 历史文化游 广东旅游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