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国际私有资本 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

  ■本报记者 唐福勇

  “仅靠公共部门的资金和资源难以满足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因此,吸引国际私有资本的参与至关重要。同时,虽然中国已经为弥合全球基础设施投资缺口作出了不少贡献,但未来仅靠中国一方的金融资源难以完全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的巨大需求。”毕马威亚太区及中国主席陶匡淳日前在《共绘“一带一路”工笔画——吸引国际私有资本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报告发布会上这样表示。

  报告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项目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并不是私有资本的短缺,而是投资者认为在这些市场缺乏财务上可行、风险可控、交易架构合理、可盈利的项目机会。国际私有资本有意愿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并具备能力和经验帮助中国和沿线国家政府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而中国企业也亟须与国际私有资本合作,这不仅有助于弥补项目资金缺口,更重要的是可以借鉴私有资本的管理理念、建设技术、融资模式和运营经验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项目的成功率,从而开发新的市场机会,包括在发达国家市场的商机。

  在撰写报告的调研过程中,大部分受访的中国企业反映,鉴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具有较高风险,而当前各参与方仍面临各种制度约束或存在能力局限的障碍,难以通过有效手段保障项目融资结构合理、金融风险可控和回报盈利可持续。因此,降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的风险仍面临较大挑战,这使得多数国际私有资本对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仍然处于观望状态。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报告建议:中外政府、企业、国际多边组织和中外专业机构需通过合作来加强制度能力建设、构建风险管控系统和能力、创新和拓宽融资渠道以及建立有效的政企合作平台来推动“一带一路”项目的融资和实施,从而构建有助于吸引国际私有资本参与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市场机制。

  毕马威全球中国业务发展中心首席运营官崔莉表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的各参与方需形成一股合力,通过合作来加快形成‘信息透明、规则完备、公平竞争、政企协同’的市场机制,这样才能使国际私有资本获得更多的参与感、安全感、归属感和依靠感,从而吸引更多国际私有资本参与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营。”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