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年大健康俞熔:老龄化趋势下 医保控费是必然

  2019年7月7日至9日,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新领袖创新大课暨2019(第十九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在上海开课,聚焦“硬核创新”。

  俞熔表示,当下政府控制医疗费用的背后是老龄化趋势,“因为需要照顾的人越来越多,需要负担的疾病越来越多,财政收入的增长跟不上医疗支出极具增加,所以控费是必然的”。

  他建议,创业者在选择创业领域和商业模式的时候,要规避一些持续受压制的项目和领域。“更多的去考虑,哪些方面是不在国家医保开支的范围内,在健康消费,升级的领域内,可能未来的空间会更大”。

  “比如,公立医院最核心最强大的部分,我们尽量不要去触及。但是涉及到消费升级,涉及到锦上添花,涉及到在公立医院体系非主流的专科秋收成为未来发展很重要的热点。其实从现实市场格局也能够看到这一点”,他解释说,“现在真正起规模的社会办医,眼科、中医、口腔、医美等等都不是传统公立医院最重视,最聚焦的。那在最聚焦的领域,比如说心血管、肿瘤、神经等等,这还是公立医院在基础和人才方面最强的地方,所以如何做到差异化竞争,在医疗服务行业是有很多研究的机会,也是大家可以去思考的逻辑”。

  下附演讲全文:

  感谢《中国企业家》,感谢何总邀请我来与未来之星的优秀企业家、创业者们做一个分享和交流,刚刚听了王总的分享非常有触动,基本上在当下中国民营企业或者是中国的创新企业发展路径当中,过去、现在、未来有可能碰到的沟沟坎坎和应对之道,刚刚王总给我们浓缩了一下,我觉得非常有含金量。

  按照何总给我布置的任务,我就从大健康领域行业创业、投资,还有大家所感兴趣的话题跟大家做一下汇报和简单的交流,因为健康领域可能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领域。这个领域不光是一个创业或者商业的问题,跟每个人的健康也息息相关。

  健康这个事,概念范围太大,所以有的时候我在说这个行业既是事业,也是创业,也是产业每个人都会关注它,所以未来有什么趋势,有什么想法,可以给大家做一个交流。我跟大家的介绍分三个部分:

  第一,跟大家探讨一下行业的趋势,未来的机会等等。

  第二,结合每年的探索和实践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在哪些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努力;

  第三,结合新技术、新模式看看能够能够跟大家多一些分享和交流。

  所以我们今天是从技术驱动、数据驱动这个主题来开展这方面的研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医疗领域全球的挑战,刚刚王总也举了日本的例子,上周刚刚去日本跟同业做了一些交流,因为日本高端的体检机构、养老机构、生命科学机构,我深度看了看,其实日本的样板还是很好的未来镜子。我们看了日本的数字统计,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大概是26%,占总人口26%,这个数据已经是很吓人了,老龄化老的比较彻底就是日本,大家看到出租车司机年纪非常大,都在工作。

  上海、北京在60岁以上的比例是17%,这是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两个城市了。当然,跟日本还有差距,我们可以看到未来主要的挑战是老龄化的问题,全球都是这个问题。反过来来讲,这么大的挑战所对应的也是巨大的产业机遇,因为从社会发展的逻辑来讲,财富的比重来讲,年纪越大财富相对集中。

  在老龄化的趋势下,大家想的这个事如何高质量活的更久,基本上是一个终极的目标,所以围绕这个大的逻辑开展我们对健康产业的思考,对他方向上是没有错的,我们这边看到其实老龄化很多问题都是年纪大了造成的。我们说在四五十年前,为什么肿瘤不是大家很关注的问题,是因为肿瘤还没有开始生长的时候,寿命已经终结了。

  现在肿瘤在现代科技新药的创新下,未来大家发现肿瘤慢慢变成慢性病了,跟糖尿病这些问题也差不太多。未来更有挑战的也许是像老年痴呆这样的问题,当年龄增长之后,你的功能、机能的下降,长期的退化所带来的挑战,可能未来10年、20年在健康产业当中最大的需要去面对的地方。

  我们看趋势明确之后,我们看未来在全球医疗健康领域还有哪些趋势是值得关注的?这期中就有最近比较热门的就是数字化医疗的趋势。未来的人工智能、大数据,我们称之为指数型的技术,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远程医疗等等,这些技术的突破会带来一些医疗场景的巨大变化,这是过去30年很难去看到的一个情况。

  大家都知道医疗行业是非常保守的行业,医疗行业是不太容易变革的行业,为什么呢?因为关系到人民健康、生命健康,大家本能的意识不太愿意做太多的突破和挑战。因为安全第一,所以在这个领域的技术突破其实并不那么容易。

  比如说人工智能出现了以后,大家有很多质疑的声音,靠机器来诊断出了事谁负责?举一个例子,AI用于识别,用于别的方面,大家可能这方面顾虑会小一点,所以我们看到未来5-10年在医疗领域,在数字医疗和人工智能方面会有很多突破性的场景。

  大家现在讲最多的,比如说眼底的筛查,肺小结节AI的诊断等等,像这些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技术,已经被主流的医学界接纳。所以未来可以观察到在AI这个领域,在医疗领域会有很多突破。未来像一些机器人15.220-0.45-2.87%,像一些智能化的诊断,最近说的5G技术,5G场景下远程的手术,没有时间的间隔远程手术等等,未来都有机会去实现。

  小结一下我们对未来的思考,大家如果关注这个产业,其实不妨看看老龄化慢病和预防,这三个我觉得比较重要的一个趋势。也就是说,未来对医疗健康领域当中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多的,药、器械、服务、保健、养老有很大的外延,在关注未来整体产业格局变化的时候,不妨把重心更多的去看,因为老龄化、慢病和预防思考的逻辑所带来的变化。

  这当中延伸开来,我们把它简单总结为健康人群的消费升级,医疗场景的控费升级,还有生命科技的创新升级,基本上可以简单总结成这三个升级。

  为什么说这三个升级可以适当去展示未来的趋势呢?我们可以简单的看一下,还是举刚刚日本的例子。日本的养老产业仔细区别看了一下,它不是一个养老院产业,它的背后是设计到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老年人的教育,老年人在社交,在很多方面的诉求。我们当时去一家养老院参观的时候,很多老人正在听一堂历史课,东京大学的历史系老师在跟他们讲40年前的日本,1970年的日本发生了哪些事情,很多老人在听。

  我们看到的是他对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关照,所以我觉得未来大家千万不要把养老产业等同于养老院产业。可能未来更优发展模式的是老年大学,可能会非常火。跟老年人相关的消费升级产业会非常火,不是说大家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建一个养老院。而且中国的传统文化似乎不太支撑把下一代跟老人做物理空间的隔离,更多的是关注中国式的家庭文化跟养老产业的支撑。

  健康人群的消费升级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很大的机会,比如说在中年这个年龄段,职场人群,我们从体检数据发现,每年体系3000万人里面,300万糖尿病患者,女性当中乳腺结节大概10%的比例,骨质疏松还有其他的慢性病从过去5年、10年的数据看,包括肿瘤的指标,基本上还是呈现一个持续增长的趋势。这个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各个年龄段都需要在健康领域做消费升级。

  再举一个很小的例子,我们去年推出的一款做胃部筛查的产品,替代了传统插管式胃的检查,这款产品因为成本比较高,市场定价大概4000左右。我们一开始担心说这么高的高消费单一检查项目,是不是会受到市场的认可?结果我们发现越是往二三线城市卖的越好,其实我们统计了一下去年胶囊卖了14万粒,在每年平台上差不多有6个亿的产值。

  我们很惊讶的发现4000块的单一检测为什么这么受欢迎?我们典型的看到说,在这些预防和保健端的消费升级,是未来我们看到不可逆转的趋势。我觉得也是大家未来在健康领域关注,不管你是创业,还是投资,其实可以去关注的一个现象。

  未来为什么我们说医疗场景是控费呢?大家传统的印象可能要做一些调整,其实现在在医院场景下的商业模式,其实压力是越来越大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去年,国家对药的4+7带量采购控制,对药价的限制,对医院所有供应链环节,从医保方面压缩的开支,这个大的背景就是国家要控制医疗费用。

  控制医疗费用背后的背景是老龄化,因为需要照顾的人越来越多,需要负担的疾病越来越多,财政收入的增长跟不上医疗支出极具增加,所以控费是必然的。既然控费是必然的,我们在创业和商业模式考虑的时候,大家就要去想,去规避一些持续受压制的项目和领域,更多的去考虑,哪些方面是不在国家医保开支的范围内,在健康消费,升级的领域内,可能未来的空间会更大。

  还有就是生命科技的创新升级,这方面时间关系不细细展开。但是我们可以预见到未来在技术领域的突破,我们国家在生命科技领域未来几年突破性的进展是可以期待的。举个小的例子,以上海为例,上海目前三大核心支柱产业,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北京也差不多是生物医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再加上先进制造,基本上大家可以看到说在各个核心的经济体,不管是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基本上都把生命健康领域当做未来在技术突破,建立创新城市44.300-3.12-6.58%一个重要的载体。

  为什么我们有这个优势呢?我们的消费场景,我们的数据,我们的创新能力和人才储备,这三个方面跟美国是有得一拼,经常中美间做交流,包括中国和日本交流,他们说你们的数据和样本量,我们当时和两个日本的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做交流。过去十年诺贝尔医学奖和生物方面突破的诺贝尔得奖,日本大概占了1/3,但他们都很惊讶的说,你们有这么好的研发场景和数据的入口,如果有这么好的平台,我相信他们有机会作出更多的成果。

  类似未来的趋势,我用一个简单的小结跟大家做一个分享。未来我们看健康产业趋势的时候可以做一些判断。

  还有政策政策面的内容,大家是要好好研究的,这个行业跟政策是非常非常搭关联的。医疗健康领域的政策,对商业模式的影响是非常非常大的。比如说互联网医疗,前两年大家有很多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比如说网上药店,有一段时间大家也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最后政策给出一个清晰的解答。比如说医生的多点执业,最新的政策再次放开口子,我们未来可以预期到专家的市场化和医疗的多元化会有更好的前景。如果政策不松动,产业很难做大的提升。

  再往深里面说,比如说前段时间发改委对细胞治疗、免疫治疗,干细胞领域又给了一些新的鼓励的政策,没有这些政策,这些产业非常难。各国都一样,因为医疗健康就是一个高监管的行业。你的一个政策导向可以对一个细分领域带来很大的变化,所以对于政策的研究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或者说准确地把握政策的趋势,谁能够准确的把握政策趋势你能够预见到未来几年政策在哪个领域要放开,你提前做布局,这里面也会有非常好的一些机会,这是国家政策的一个重点方向。

  你看,严格控制公立医院的数量和规模,这些都是明确的趋势,其实就是要鼓励社会办医的发展。社会办医从哪几个角度去办?医疗服务到底从哪些内容切入?这里面就有很多选择,也有很多策略在里面。

  比如说公立医院最核心最强大的部分,我们尽量不要去触及。但是涉及到消费升级,涉及到锦上添花,涉及到在公立医院体系非主流的专科秋收成为未来发展很重要的热点。其实从现实市场格局也能够看到这一点。

  你看现在真正起规模的社会办医,眼科、中医、口腔、医美等等都不是传统公立医院最重视,最聚焦的。那在最聚焦的领域,比如说心血管、肿瘤、神经等等,这还是公立医院在基础和人才方面最强的地方,所以如何做到差异化竞争,在医疗服务行业是有很多研究的机会,也是大家可以去思考的逻辑。

  因为今天是跟未来之星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交流,我会减少对自身过多的介绍,我会和大家再去讲一下,自己哪些地方有一些关联和共鸣,商业模式和创业路径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关注的点。

  从行业方面来讲,大家可以把美年当做健康产业预防端的入口,这个入口平台的效益已经逐步的显现出来,因为它的体量已经足够大,我们去年有3000万人的流量,3000万人的数据,累积将近1亿人,这个数据还在持续地增长。

  第二个,全国的布局将近大概300个城市。大家可以把健康体检当做一个基础设施和基础的流量入口,再去看上面能叠加什么,更好的创新的健康或者医疗服务,这是未来可以跟我们在健康领域创业的小伙伴可以分享和讨论的内容。

  关于政策的内容不再多说了,AI后面我再讲。

  在这当中有一个在创业方面要关注的,医疗健康领域创业方面关注几个要素,第一,场景。第二,流量。第三,技术。第四,人才。背后的逻辑是场景代表看你是不是足够的刚需。我一直跟一些创业伙伴在聊,你做得创业过程当中,如果是刚需,你会容易一些。如果你要教育一个市场,你凭一己之力要教育一个新市场,而且还不是刚需,其实压力还是不小的。

  刚刚举健康检查胶囊胃镜的例子,为什么我说它是刚需呢?因为没有什么别的办法,老的办法很痛苦,又没有看到什么新的体验更佳的模式,而且按世卫组织的要求,45岁以上的人应该每年都要做胃肠镜。胃肠镜按传统的麻醉、插管,我们所有的医院全部做这个都来不及做,中国有几亿人,难道都去做胃肠镜。有人去满足它,这个模式就有机会出来。

  流量,各个行业基本上流量都很重要,而且流量都越来越贵,越来越贵。不管在互联网、电商、医疗都一样。我相信如果我们解决了流量的问题,可能商业模式有一半就踏实了。或者说把流量的成本能够控制住,现在好多企业融了钱买流量获客,但是没有办法去把资源集中在技术和产品的提升,其实压力是非常大的。

  美年平台的好处是什么呢?我已经有流量,有需求,以糖尿病为例,一年在我的平台上糖尿病患者300万,糖尿病前期的人700万,大概有1000万人血糖有问题。任何一个跟糖尿病有关的商业模式,如果你的产品和技术足够有特色,你就有机会,你就好好打磨你的技术和产品,获客和需求不是问题。

  获客成本可以说它是零也没问题,你创业的路径变得相对简单,所以未来在医疗创业当中有两个因素是很重要的,一个是技术,一个是流量,当然商业模式也很重要。要么你的技术足够好,就像最近我们在推的这些高发肿瘤的早期筛查,这是未来行业非常关注的一个点。高发肿瘤早期筛查在美国也一样,美国有一家公司是做大肠癌的检测,它是用粪便的DNA做检测,单一产品的诊断试剂盒,单一产品的一个技术公司,我查了一下,上周在纳斯达克的市值是120亿美金,就做一个肠癌的检测。就说明在未来整个趋势当中肿瘤的早期筛查是大家都非常关注的领域。

  就我们来看如果你在单一的肿瘤技术上有创新有突破,其实是很有机会成功的。比如说高发的肿瘤肺癌,女性的乳腺癌、宫颈癌,男性的消化道胃癌、大肠癌、肝癌等等,所有这些单个肿瘤或者多个肿瘤的早筛其实都有非常大的商业化前景。

  我们看到美国和日本,因为重视早筛,体检和重大疾病的早期筛查,它的癌症生存率和早期的检出率比我们的数字强太多了。美国的数据,美国大肠癌死亡率逐年下降,我们跟它们是交叉,是在往上走,主要原因是早期发现做得不如别人好。

  我们知道像大肠癌早期发现的治愈率差不多70-80%,到中后期只有15%的五年生存率,这就是我们说的,在预防医学当中,如果你在技术上有所突破的话,可以关注这些重大疾病的预防,重大疾病的筛查。

  这是我说的前端的逻辑,后端就是我们说的健康体检后的人群发现了一大堆的问题,血糖高,血脂高,骨质疏松等等一大堆问题,健康管理谁来管?目前基本上没人管,后续的增值服务谁来做?保险谁来做?大数据的延伸和利用谁来做?无穷无尽的机会,但是目前我们还停留在一个很粗浅的阶段。所以目前我们是生产数据,生产需求,生产流量的平台,但是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伙伴能把后端的事做起来,能把前端的技术做提升,能把后端的管理做起来,光这块的商机和价值就已经非常大了。

  而美年自身要做什么?不断做好内在的内功建设,做好体系建设,不断地做好质量提升,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提高质控水平,要把体检的专业性和质量不断提升,这是我们要做得,聚焦主业。可能把外围的这些创新,外围的服务通过我们的流量提供给我们其他的创业伙伴,大家一起来合作。

  其实已经有了比较好的案例,未来有机会跟大家做分享,这也是未来跟中国企业家合作,跟未来之星合作,在大健康领域创业当中能够提供大家一个好的载体,降低创业初期的成本,让大家能够聚焦到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而不是说大量资源用在获客或者其他场景的开发。我觉得未来中国健康产业还是要技术驱动,数据驱动,在我们大健康领域光靠商业模式驱动已经很困难了,还是要靠技术和模式驱动,这是比较重要的,跟大家分享的点。

  对行业的理解,在体检行业未来发展当中,人工智能,远程医疗,大数据是未来重要的趋势。比如最近在做超声AI开发,大家知道超声是比较难以标准化的一个细分领域,要靠医生的经验,目前我们通过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结合,把超声的质量控制做起来。

  类似的技术创新很多,比如说脑健康,我们现在都知道老年痴呆是没有新药,所有的新药开发都失败了,但是预警没问题。如何提早10-15年把我们高危的,未来有可能老年痴呆的人找出来,给予必要的干预,这个我们能做到。这个领域就有很多很多的创业机会,它背后的逻辑就是大数据。比如说上千万人的通过磁共振扫描的脑影像,血液的检测,DNA的检测等等,我们把这些数据叠加起来去分析它的风险模型,去找到它的风险点。

  最近我们支持了一家做脑健康预测的企业,香港中文大学的几个教授,他们就在做脑影像来提早的预测老年痴呆。类似以技术创新为载体的都非常有机会,有很多细分领域都非常有机会。

  我们最近在做的基础设施就是生物样本库,因为三周前国务院颁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法》,我们现在把大量的样本储存起来,建设国家级的生物样本库,人类的样本库,血液、尿液和其他的样本,保存起来之后,我们现在跟中科院,跟北大,这些顶级的院校合作,未来围绕这些样本和数据开展研发工作,包括新药研发,重大技术的研发。

  我们也可以把消费者的样本保存起来用于健康管理,比如说个人的健康样本,包括免疫细胞,甚至未来政策开放之后把干细胞保存起来。未来技术突破以后再拿出来用。在合规情况下把更多的数据和样本保存起来,这是我们现在在建的基础设施。在这个平台上未来又有很多创新创业的机会。中医的数字化也是未来一个趋势,时间关系就不展开说了。

  总的逻辑,就是减少对个人经验的依赖,尽可能用智能化的方法获取一些基本的数据。大概的逻辑是什么呢?我们通过流量结合技术希望能够培育一个围绕预防医学的生态圈,通过好的高质量的数据和流量把这个闭环能够形成,既提高了美年体检方面的竞争力,也帮助了众多创新企业来成长,通过这些数据的创新,数据不断地挖掘来服务国家公共卫生的战略。

  这是在肿瘤筛查方面培育的优秀企业,不同的肿瘤,肺癌、胃癌、直肠癌等等都有很多优秀的企业,他们都有机会成为未来在细分领域的独角兽公司。

  这是我们跟平安好医生合作的检后的管理平台,把保险、就医、健康管理结合进去。时间关系就简短的跟大家做一个汇报和分享。

  主要要表达的,第一,未来在大健康领域当中,其实面临非常大的机会和机遇。我到日本这几天一看,我觉得中国的机会太大了,可能未来十年二十年在健康领域当中又有层出不穷的机会出来。

  第二,大健康领域创业有一个特点,很多都是新赛道,新模式,不会挤占别人的生存空间,就像我刚刚说的你在胃的检查有一个突破,你就开创一个全新百亿级的消费市场,你的成功不是去碾压别人带来的机会,大家都有机会,因为需求实在太多了,只要你能拿出创新的模式,创新的技术,创新的想法,消费升级的潜力是无限的,希望未来有机会在中国企业家平台上跟大家一起来合作,一起来成长,谢谢大家。

关键词阅读:美年大健康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