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票房大卖 开盘影视股狂跌 所为何?

  刚刚过去的十一无疑是史上最强国庆档,各大电影院都出现了场场爆满、一票难求的情况。随着假期结束,三部主旋律电影的冲击票房之旅也基本告一段落。据猫眼电影显示,截止发稿,《我和我的祖国》票房为22.44亿元,《中国机长》票房为20.02亿元,口碑不敌另外两部的《攀登者》成绩稍差,票房为8.26亿元。

数据来源:猫眼电影

  10月8日开盘,《攀登者》的发行方之一上海电影在开盘后直接跌停。与此同时,它还发布公告称,截至2019年10月6日,上海电影预计来源于该影片的综合收益为人民币700至1700万元。

  而作为电影投资、联合出品方之一的北京文化虽然没有跌停,但也没有逃脱开盘暴跌的命运,跌幅达到9.15%,最终以8.60元收盘。有分析人士称,这两家公司的股票崩盘是由于《攀登者》口碑不佳。

  不过,股市与票房的逆向而行并不是个案。实际上,影视概念整体走弱。

  就连口碑、票房最佳的《我和我的祖国》也没能逃脱。其投资公司、联合出品公司文投控股在今日开盘后大跌5.56%,午间略有反弹,最终以17.09元收盘。

  开盘后,文投控股还发布公告称,经初步估算,截至2019年10月6日24时,其《我和我的祖国》票房分账收益(不包括公司影城对该电影的放映收益、影片版权销售收益、海外发行收益等)为185至205万元。

  作为《中国机长》的出品方之一,万达影业也遭遇大幅下滑,开盘下跌7.54%,收盘前夕小幅回升后又持续下落,最终以16.08元收盘。

  这样票房大卖但股价狂跌的现象,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有网友吐槽北京文化:“年前重仓北京文化,赌《流浪地球》会火,结果就一个板,票房大卖40多亿。公司不会挣钱。”

  近两年来,热钱不断撤离影视行业,资本寒冬从而带来影视寒冬。同时,自2017年9月开始,政府不断对影视行业收紧监管,2018年更是监管大年,对演员纳税和薪酬、内容审查制度和题材把控上异常严格,导致许多影视项目被暂停或解散。在这两大因素的作用下,影视剧集拍摄数量大幅减少。新时代证券的研究员认为,这会导致不少公司并购标的业绩承诺不达标,因此大额计提商誉减值损失,出现亏损。

  渤海证券预计政策对行业监管将持续严格,2019年全年会维持此趋势。

  另外,影视产品的生产周期一般在1-2年,且都是先拍后播模式,成本确认在前、收入确认在后。新时代证券的分析师指出,如果作品制作是成本处于高位,而播映时遭遇行业调整,下游渠道方收缩会使许多影视项目延期或无法播出,导致影视公司大额计提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和存货跌价损失。

  除此以外,还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比较典型的“见光死”行情——实际上,股价上涨是一种对未来的预期效应。而在预期成为现实时,股价会不涨反跌。国庆档碰上影视股正是这样的情况,在电影没上映之前,大众预期票房会大卖,从而股价上涨。但在票房真正大卖时,又会抛售,从而造成股价大跌。除了影视概念之外,此次旅游股也遭遇 “见光死”行情。

关键词阅读:十一 票房 电影 影视概念 股价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