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与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契合

  ■本报记者 刘慧

  在日前举行的首届可持续发展论坛上,各位嘉宾围绕“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与落实的话题进行了讨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表示,中国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实现各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目标、原则、实施路径上高度契合。

  财政部国际财金合作司副司长王忠晶表示,“一带一路”建设刺激全球经济增长,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能,促进全球化可持续发展。中国财政部围绕促进资金融通的议题,与各国财政部门、国际金融组织、各类金融机构等发展伙伴加强合作。如何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多边性,如何确保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建设“一带一路”,需要各方共同研究和应对。

  兰德公司中国政策主任黄志环表示,基础设施建设如果不到位的话,可能会导致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从2013年到2030年,亚洲和欧洲都缺乏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中国进出口银行党委委员宁咏表示,资金融通是实现“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也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引擎。金融机构要根据合作国家的发展阶段,国情调整、资源禀赋、现实需要,将可持续理念融入项目选择、实施和管理。同时将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对外合作的全过程。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推进全球实现平衡、包容、可持续发展。

  中国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一级巡视员宋小智分享了绿色“一带一路”如何助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她表示,联合国日前发布2019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与环境有关的要素,进展不尽如人意。绿色“一带一路”以生态理念为指导,以绿色发展为引领,通过提供“一带一路”全球公众产品,推动共建国家开展环境合作。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贡献体现在引进资金、技术和理念,帮助完善体制机制,提升环境治理能力。除了环境效益之外,还可创造其他经济和社会效益,比如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公平、创造就业、提升当地劳动力的职业技能等。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柯克嘉德表示,如果不实现和气候有关的目标,可能就会影响其他16个目标的实现。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副会长王禾表示,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建设要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要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并与沿线30多个国家签署了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协议。中国承包商在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揽的基建总项目的总额占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的24.3%,涉及交通、电力、房建、通信、石化、环保等领域,成为国际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要国际力量。

  巴基斯坦开伯尔-普什图赫瓦省投资商贸委员会首席执行官哈桑·达乌德表示,当前全球经济正在放缓,“一带一路”就好像是希望的灯塔。过去五年,中巴经济走廊对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愿景是改善中国人和巴基斯坦人的生活,有22个项目,总价值达到280亿美元,中国提供了重要的新技术。今后要实现包容性发展,需要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罗雨泽表示,“一带一路”是中国秉持互利共赢的古代丝绸之路精神提出的中方倡议,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联合国193个成员过达成的多方共识。一个是中方倡议,另一个是多方共识,两者之间目前形成深度对接,紧密协同的形式,因为目标一致、理念一致、重点群体和领域一致。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驻华首席代表吉乐表示,正和中国进行第三方合作,一个受援国,两个捐助国,可以携起手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和德国在建设了可持续发展中心,主要进行政策对话、联合研究等。未来期待与中国不断合作,不仅是在中国,也在中国之外的地方。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