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宏观统筹 构建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政策解读

  ■本报记者 王丽娟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发展迅速,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服务业一些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开始显现。近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来缓解目前服务业遇到的问题,提出要支持传统服务行业改造升级,大力培育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

  《意见》的出台有何重要意义?有何亮点?在新时代下,应该如何衡量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特邀参与过《意见》制定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刘涛来进行解读。

  高质量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

  中国经济时报: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不断提升,但是也有一些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制约着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意见》的出台有何重要意义?

  刘涛:作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近年来,服务业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由“互联网+”“智能+”催生的新动能快速成长。2018年,服务业增速连续六年实现对GDP和第二产业的“双超越”,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四年超过50%。不过,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结构、效率、动力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根除,新时代的服务业发展亟待在规模扩张的同时,着力提高“含金量”,实现发展的提质增效。

  在此背景下,《意见》紧扣“新时代”要求,突出“高质量”主题,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提出了面向2025年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总体目标以及十大重点任务、六项政策保障。它的出台,对于构建功能突出、错位发展、网络健全的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增强支撑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的功能,不断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中国经济时报:《意见》提出了“新时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你认为,在新时代应该如何衡量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刘涛: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我认为,现阶段服务业发展是不是高质量,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衡量。

  一是服务业结构是否优化,即看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满足发展享受型需求的消费性服务业能否较快增长,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不断提高。二是服务业动力是否转换,即看能否从依赖生产要素大规模、高强度投入转为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三是服务业效率是否提升,即看能否缩小我国服务业生产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更少、更绿色的投入实现更高、更可持续的产出。四是服务业企业是否壮大,即看企业能否基于提供质量更优、标准更高的服务来获得利润增长、拓展发展空间和优化全球布局。

  未来要提高服务供需对接能力

  中国经济时报:总体来看,《意见》有哪些亮点?提出的十项重点任务有哪些难点,应该如何应对?

  刘涛:通篇来看,《意见》中不乏一些亮点。

  第一,突出了宏观统筹。与以往几次服务业重要文件不同,此次《意见》并未对具体行业过多着墨,而是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部署,不求面面俱到,更多是抓主要矛盾。

  第二,明确了“五化”发展目标。即服务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与以往文件中较多提的“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等相比,更契合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也更加具体化。

  第三,提出了新举措。针对近年来服务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意见》提出不少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例如,“推动数据流动和利用的监管立法”“制定加快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的意见”“打造中高端服务消费载体,吸引健康体检、整形美容等高端服务消费回流”“逐步建立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统计信息定期发布制度”等。

  第四,强调了抓试点和载体建设。《意见》中指出要“开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推动开展产教融合型城市和企业建设试点”“深入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国际型、国家级的现代服务经济中心”等,对于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落地实施将起到有力支撑。

  在此次《意见》中提出的重点任务里,有些是近年来实际工作中正在推动的,如深化产业融合、拓展服务消费、扩大对外开放等,未来还需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大工作力度,强化部门协调,形成政策合力。另外,《意见》中将“提升就业能力”作为一项重点任务单独列出,以示强调,反映出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未来还需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要求,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着力提高服务供需对接能力。

  中国经济时报:人才短缺一直是服务业发展的短板,此次《意见》提出要强化人才支撑,并提出一些具体措施。在你看来,要优化服务业的人才结构,还需要在哪些方面着力?

  刘涛:人才是服务业特别是轻资产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资源。近年来,我国服务业人才结构有所改善,但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缺口仍然较大,人才发展在人事管理、职称评定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障碍。对此,要推动要素资源向激励人才发展的方向倾斜,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机制,建立适应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职称制度、加大国际服务业人才引进力度等。

  此次《意见》在这些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未来需要在实践中加强组织领导、细化配套政策、狠抓工作落实,尽快弥补人才短板。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