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金融协同互补 澳珠合作窗口再扩大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9+2”城市群正合力建设国际一流湾区,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因“湾区经济”的全新标签,再度汇聚全球关注目光。 

  湾区经济具有经济结构开放、资源配置高效、外溢功能强大、国际交往网络发达等特征,可极大推动经济增长、引领技术变革,已成世界经济版图中的一大亮点。 

  发展湾区经济,协同互补尤为关键。当前,以澳珠合作为重要代表的增长极引人关注,两地将发挥强强联合的极点带动作用,打造大湾区时代珠江西岸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引擎。 

  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及经济发展的基石,金融在区域经济融合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肩负着打通经济血脉、为区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的重任。

  在澳珠合作这一增长极中,两地金融如何协同互补、竞合发展,也正成为重要课题,引发思考与践行。

  合力发展特色金融 澳珠打造区域金融中心

  粤港澳城市间的合作由来已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前店后厂”“三来一补”成为粤港澳区域经济合作的典型模式,极大推动了内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大湾区时代背景下,粤港澳三地进入协同发展的全新时代,携手深度参与国际合作。 

  而在珠江西岸,作为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澳门正逐步深入开展澳珠合作,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金融则是其中的重要抓手。 

  但受限于各种因素,当前澳门金融业总体规模仍不大、业态也不齐全。不过,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横空出世,澳门作为重要一极被纳入国家发展大局,将与广州、深圳、香港等重量级城市一同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并以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模式筑造中国的“金融航母”。 

  当前,基于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产业现状,澳门正将特色金融作为经济多元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主攻融资租赁、财富管理、绿色金融、葡语国家人民币清算等特色金融细分领域,以错位发展的态势参与大湾区时代的金融建设。

  以融资租赁行业为例,澳门面临的市场空间是巨大的。对内,澳门90%以上的企业为中小企业,设备采购与融资需求旺盛;对外,大湾区的现代制造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葡语系国家大规模的基建投入,均对融资租赁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也为澳门创造了极具想象力的市场空间。 

  不过,无论是融资租赁、财富管理,还是绿色金融行业,澳门当前均处起步阶段,企业资金来源有限、专业人才缺乏、金融业结构单一、产品创新力不足等因素成为其发展掣肘,亟需完善。 

  痛点与需求也催生了巨大的合作机遇。作为内地唯一直接与港澳陆桥相连的国家级新区—珠海横琴,与澳门仅一河之隔,区位优势明显,在澳珠合作中扮演了桥头堡的角色。 

  当下,横琴新区正着力推动粤港澳金融协同发展,全力配合澳门发展特色金融,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一系列支持政策与行动也步步落地:发布《横琴新区关于支持和服务澳门发展特色金融业的若干措施》、成立澳门特色金融服务基地筹备办公室、批准首家澳资外商投资股权投资试点企业、引进澳资金融类企业、设立粤澳合作发展基金、签署《珠澳金融合作备忘录》等等。

  以澳门特色金融服务基地为例。作为粤澳跨境金融合作(珠海)示范区的运营载体,该基地以发展跨境金融为核心,引进涵盖融资租赁、财富管理、金融科技等涉澳特色金融类企业以及相关行业协会、服务机构等,形成集聚效应,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可以说,作为珠江西岸两颗耀眼的明珠,珠海与澳门正以特色金融合作为重要契机,合力打造珠江西岸区域金融中心。 

  机遇中蕴含挑战 两地须克服诸多困难

  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澳珠在通力合作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难题。 

  其一,两地合作将涉及大量的跨境资金流动,这需要加强监管,金融机构间的各种合作也需要防范金融风险,监管成为重中之重,两地可基于当前的前沿科技探索监管科技的应用与发展; 

  其二,前沿科技对传统金融业态已形成不小冲击乃至颠覆,两地应加快智能金融孵化项目的落地,在各类金融产品与服务中运用金融科技以降本增效,构建以技术为载体的核心竞争力,驱动金融机构转型升级; 

  其三,专业人才的培养亟需加快。专业人才是发展现代金融业的关键要素,尤其在融资租赁、财富管理、绿色金融等细分行业,澳门相关专业人才储备不足,人才培养体系仍需完善,两地需要在人才培养上通力合作。 

  目前,澳门特区政府正推动澳门高校开设金融相关专业课程,持续培养澳门金融人才;今年10月,澳门特区金融管理局与珠海市金融工作局签署《珠澳金融合作备忘录——人才培训补充协议》,以深化双方在金融人才培训领域的合作,包括共同培训双方所需的金融人才、加强金融课程实践合作、组织举办金融范畴培训活动,以及协同发展特色金融等。

  大湾区时代已然降临,珠江西岸生机盎然。一个以澳珠合作为抓手的跨境金融合作模式已日臻完善,在协同发展与优势互补中,两地的未来也将更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