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从三星在华投资的变迁看外资在中国

  2019年10月2日,三星电子宣布关闭在华最后一家位于广东惠州的手机工厂。这家工厂成立于1992年,是三星电子在中国的主要生产基地。为什么三星要关闭中国手机工厂?这代表着三星要就此撤离中国吗?从点到面,外资在中国整体的发展状况又如何?展望未来,中国对于外资的吸引力又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透过一系列宏观数据和微观观察,我们得出结论:

  在中国手机市场的竞争失利、全球产业布局的调整是三星关闭中国手机工厂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份额快速下滑,从2014年高点17.3%逐步下滑至2019年2季度的2.2%,加之相比于越南、印度等新兴市场,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外部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加大,中国工厂难以接到外部市场的订单,“内忧外困”促使三星做出关闭工厂的决定。

  但是,三星并没有彻底离开中国,特别是自2012年累计投资超过170亿美元在西安建立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存储芯片基地,打造从研发、设计到制造、封装的全产业链,实现了从手机制造向高端芯片生产、研发的转型。这也是三星电子在手机销售下滑的背景下,在华总体收入持续稳步增长的重要支撑。

  从点到面,外资在中国仍发挥着重要作用。2018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3.0%至1,350亿美元,绝对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同时,从存量贡献上,外资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收入、利润、资产、就业等指标占比从最高点30%逐步下滑至当前20%左右的水平,出口交货值占比从最高点70%下滑至60%的水平,虽然贡献有所降低,但外资在中国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事实上,外资的进入和离开,体现的恰恰是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升级。从制造业到服务业——制造业占FDI比重从71%下滑至29.8%,而服务业占比从不足25%提升至64.5%;从中低端向高端——纺织业占制造业FDI比重从11.2%下滑至1.2%,而电子及通信设备占比从9.5%提升至20.4%;从东部到中西部——东部占比下降30.7个百分点至55.5%,而中、西部分别提升24.5和6.2个百分点至34.0%和10.5%。

  长期上看,中国仍充满吸引外资的独特魅力。当前中国吸收FDI在全球份额仅为10.7%,往前看,庞大的消费市场、完备的产业链体系、扎实的研发实力、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及不断改善的营商环境,中国仍充满吸引外资的独特魅力。沿着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主线,我们预计中国吸收FDI在全球的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三星为什么要关闭中国手机工厂?

  在中国手机市场的竞争失利、全球产业布局调整是主要原因

  三星电子成立于1969年,是三星集团旗下最大的子公司,也是韩国最大的消费电子产品及电子元件制造商,智能手机销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之一。

  三星电子在中国深耕多年,自1992年中韩正式建交起,三星电子就开始在华进行投资,先后在惠州、天津建立了两大手机生产基地。2010年巅峰时期,三星手机全球产销2亿多部,其中超过六成在华生产,主要覆盖中国、北美、欧洲等市场。

  在中国手机市场的竞争失利是三星关闭中国手机工厂的主要原因。随着中国本土手机的快速崛起,近年来三星手机占中国市场的份额快速下滑,从2014年1季度的17.3%大幅下降至今年2季度的2.2%。中国市场销售不佳难以带来足够的订单满足工厂的产能。

  同时,多年来,伴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三星电子早已积极在越南、印度等低成本国家布局,2017年三星在亚洲其它国家(主要是越南和印度)的员工人数已经达到14.6万人,成为三星电子新的生产基地核心;加之,外部贸易环境不确定性的加大,中国工厂也难以接到外部市场的订单,“内忧外困”之下三星最终做出了关闭中国工厂的决定。

  图表: 三星手机出货量逐步萎缩,占中国市场的份额从2014年1季度的17.3%大幅下降至今年2季度的2.2%

  

  资料来源:Gartner,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近年来,三星电子在华员工数明显下降,而在印度、越南等亚洲其它国家的员工数大幅扩张

  

  资料来源:三星电子公司报告,中金公司研究部,注:亚洲其它国家主要集中在越南和印度等国家

  那么,三星要就此撤离中国吗?

  事实并非如此。

  多年来三星电子在华投资不断增强,特别是2012年以来,三星电子在西安累计投资超过170亿美元建立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存储芯片基地,不仅在当时创下三星电子史上最大的一笔海外投资记录,更是形成了从研发、设计到制造、封装、测试及系统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带动了中国西部半导体产业集群的崛起。

  因此,即使三星手机在华销售额大幅下滑的背景下,三星电子在中国的销售收入仍持续上升,中国地区对三星电子全球销售收入的贡献也保持在16%-18%的稳定水平,这一切主要归功于其半导体业务在华销售额的快速增长。

  图表: 三星电子近些年在中国投资超过170亿美元,打造半导体产业链

  

  资料来源:新华网、西安高新区网站,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三星电子在中国的销售收入稳步增长,贡献整个三星电子近16%-18%的销售收入;

  

  资料来源:三星电子公司报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从三星看外商投资,从生产转向研发,从低劳动力成本转向工程师红利

  作为全球电子制造领先企业,三星电子在中国的投资动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方面,与2006年相比,尽管三星电子在华生产子公司不断缩减,但研发子公司却由4个大幅增加到8个,中国已经成为三星电子除韩国以外、拥有最多研发子公司的重点市场。

  另一方面,从生产子公司角度比较,2005年最高峰时期的14家工厂中,主要集中在电视机等家用电器、手机等通信设备及打印机、显示器等硬件设备;而2018年底的10家工厂中,主要集中在以半导体为主的存储器领域、LED产品及计算机等,产品升级趋势十分明显。

  同时,从单个工厂的平均人数比较,中国工厂的平均员工人数远低于除中、韩之外的其它亚洲国家(主要是越南和印度),劳动力密集与技术密集的鲜明对比可见一斑。

  图表: 三星电子在中国大幅增加研发子公司的投入

  

  资料来源:三星电子年报,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三星电子在中国生产性子公司的主要产品不断升级

  

  资料来源:三星电子公司报告,中金公司研究部,标*的两家公司2018年底及2019年关闭

  图表: 三星电子在中国的工厂平均员工人数远小于除中、韩之外的亚洲其他国家

  

  资料来源:三星电子年报及公司网站,中金公司研究部

  从点到面,外资在中国整体又如何?

  绝对规模稳步上升,但增量贡献逐步缩小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10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达7524.1亿元,同比增长6.6%(对应1107.8亿美元,同比增长2.9%);从年度数据上看,2018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3.0%至1,350亿美元,绝对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自有统计以来,1984-2018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4.7%,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是,从经济增量贡献上看,

  ? 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GDP比重持续回落,从1994年最高点6.0%降至2018年的1.0%。

  ? 占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显著下滑,从2003年的12.6%显著下滑至2017年的0.6%;具体行业上也呈现同样的趋势,以吸收FDI最多的通信及电子设备行业为例,其实际利用FDI占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2003年的42%大幅下滑至2017年的3.2%。

  图表: 多年来,中国吸收FDI规模呈稳步上升趋势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但从贡献上看,占GDP比重逐步缩小至1%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各行业利用外资占其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明显下滑

  

  资料来源:CEIC,中金公司研究部

  从存量贡献上,外资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外商投资企业一直是中国出口的主力军,外商投资企业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从1995年不足35%快速上升至2005年近60%的高点,随后逐步下滑至2018年的41.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也呈现同样的趋势,外资企业占比从2004年最高点71.6%逐步下滑至2016年的60.4%,下滑超过10个百分点,但占比仍然相对较高。

  图表: 外商投资企业占中国出口总额比重从最高点近60%逐步下滑至2018年的41.7%

  

  资料来源:CEIC,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交货值占工业企业的比例从2004年最高的71.6%降至2016年的60.4%

  

  资料来源:CEIC,中金公司研究部

  同时,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额、从业人员、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等指标中,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特别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各项指标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占比从30%左右的水平逐步下滑至20%左右,平均下降近10个百分点。但2017、2018年可能受益于国内企业去产能的影响,外资企业的各项指标实现拐点向上。

  从各行业的差异上看,在汽车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造纸和纸制品、计算机/通讯和其它电子设备等行业中,外资企业利润占比超过40%,外资企业仍占据重要地位。

  图表: 外商投资企业的资产占工业企业的比例从2007年最高的27.3%降至2018年的19.8%

  

  资料来源:CEIC,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外商投资企业的从业人员占工业企业的比例从2007年最高的29.9%降至2018年的23.8%

  

  资料来源:CEIC,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外商投资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工业企业的比例从2004年最高的32.7%降至2018年的23.3%

  

  资料来源:CEIC,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外商投资企业的利润占工业企业的比例从2003年最高的33.3%降至2018年的25.3%

  

  资料来源:CEIC,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外资在各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中的占比仍然相对较高

  

  资料来源:CEIC,中金公司研究部

  事实上,外资的进入与离开,体现的恰恰是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升级

  从三星电子关闭手机工厂到投资超过170亿美元在西安建立半导体工厂,从特斯拉大手笔上海建厂到埃克森美孚独资石化项目落户广东,从德国宝马集团在辽宁增建新厂到法国施耐德电器在湖北布局生产线,在这些嗅觉最灵敏的跨国公司身上,看到的恰恰是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升级。

  ? 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转型升级:1997-2004年,制造业一直是吸收FDI的主力军,占比高达71%;2005年以后,中国服务业扩大对外开放,服务业吸收FDI占比快速攀升,从2005年占比不足25%一路上涨到2018年的64.5%,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与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等在吸收FDI中占比分别提升9.3、8.4、6.3个百分点,受益最为明显;相应地,制造业占FDI比重快速下滑至29.8%。

  ? 制造业从中低端到高端的转型升级:以纺织业为例,其吸收FDI占制造业比重从最高点11.2%大幅下滑至2018年1.2%的水平;相比之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从9.5%显著提升至2018年的20.4%,专用设备制造业从2%显著提升至10.8%;特别地,2019年前9个月,医药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40.7%、33.1%和10.7%,外资向高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持续加速。

  ? 从东部到中西部的转移发展:改革开放初期,东部处于开放前沿阵地,吸收FDI占全国八成以上;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外商投资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扩散的趋势明显。数据显示,2001-2018年东部地区吸收FDI规模占全国比例大幅下降30.7个百分点至55.5%,而中部、西部地区吸收FDI规模占全国比例分别显著上升24.5、6.2个百分点至34.0%和10.5%,中西部地区的优势愈发凸显。

  各省吸收FDI的具体表现上趋势也一致,河南、安徽、湖南、湖北等中部省份和四川、陕西等西部省份吸收FDI规模在全国的占比和排名也呈现大幅上升的趋势。

  图表: 1997年以来,中国吸收FDI各行业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CEIC,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2005年以来,外资在中国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

  

  资料来源:CEIC,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通用及专用设备吸收FDI占比持续上升,纺织业显著下滑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吸收FDI从东部逐步向中西部转移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长期上,外资在中国的机会在哪里?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仍充满吸引外资的独特魅力

  一方面,中国经济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我们预计中国在全球GDP中的份额仍有望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凭借庞大的消费市场、完备的产业链体系、高效的基础设施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国仍充满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独特魅力,中国吸收FDI在全球的份额也有望进一步提升。

  当然,外资进入中国也将顺应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逐步转型升级为工程师红利下的技术与资本密集型产业,从低端消费和服务逐步转型升级为更能够满足中产阶级需要的精细化、高端化消费和服务,顺势而为,我们认为外资在中国才有望实现长足发展。

  图表: 中国吸收FDI在全球的份额随着经济的发展仍有望进一步提升

  

  资料来源:Haver,UNCTAD,中金公司研究部

  产业升级:从低劳动力成本到工程师红利

  根据麦肯锡2019年9月的一份报告[2],过去几年,中国在培育独角兽、初创企业融资、发明专利数及理工大学毕业生人数上优势突出,具备显著的研发实力基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这也意味着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将不再是直接的、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而是技术或知识密集型产业最为依赖的工程师红利。

  事实上,从在华外资工业企业数据上看,近些年,外资企业不断增加在华的研发机构设立、加大研发投入,2017年有近1/4的在华外资企业在中国设立了研发机构,这一比例远高于2004年不足5%的水平,也高于中国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占比16%的平均水平。

  同时,从研发成果上看,2017年,外资在华工业企业有效专利数达16.3万件,2004-2017年,外资在华工业企业有效专利数实现年均28%的复合增长,硕果累累。

  图表: 借助工程师红利,中国拥有强大的研发基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资料来源:WIPO、麦肯锡全球增长模型、HIS、联合国、外国直接投资图集、在线国家、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分析,中金公司研究部;*注:主要的子类别包括互联网软件和服务、硬件、软件、半导体和其他创新及科技型公司;其中,亚洲发达国家: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新加坡和韩国;亚洲新兴国家:不丹,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蒙古,缅甸,尼泊尔,菲律宾,泰国和越南;亚洲其它发展中国家阿富汗,孟加拉国,斐济,印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马尔代夫,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Stem专业包括: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图表: 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机构明显增多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外资企业在华发明专利数大幅增加

  

  资料来源:CEIC,中金公司研究部

  

  消费升级:庞大的中产阶级市场

  尽管各种标准对中产阶级的定义不尽相同,但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大幅提升是个不争的事实。2018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在1万美元以上占比达17%,我们预计2025年这一比例有望达到36%,家庭年收入(按照每户2.8人)超过1万美元的占比更是有望达到50%以上。

  中产阶级的崛起势必带来消费结构的升级,数据显示,中国居民对于食品、服装等必需品的消费支出占比逐步下降,而对于教育、文娱、医疗保健等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占比显著上升。

  同时,庞大的中产阶级带来的消费能力,对全球跨国公司释放吸引力。我们选取高档汽车(宝马)、智能手机(Apple)、名牌手表(历峰集团Cartier)、高档皮具(Tods)及化妆品(资生堂)等全球知名品牌,相比于2011年,中国市场对5家公司的收入贡献均显著提升,其中,2018年中国销售收入占历峰集团全球收入比重已经高达27%(这并不包括中国人在国外购买的情形,实际占比可能更高),充分彰显中国的消费实力。

  图表: 预计2035年中国人均收入水平将进一步提升,中产阶级家庭占比超过50%

  

  资料来源:CEIC,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中国居民对食品、服装等必需品的消费支出占比下降,而对教育、文娱等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占比上升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中国中产阶级所产生的庞大消费市场,对全球跨国公司释放吸引力

  

  资料来源:各上市公司年报,中金公司研究部;注:其中,Tod’s为2012年和2018年数据

  --------

  [1]资料来源: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usstock/c/2019-10-03/doc-iicezzrq9888826.shtml

  [2]资料来源:MGI-Future of Asia Flows and Trade Discussion Paper, Sep 2019.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19年11月27日已经发布的《从三星在华投资的变迁看外资在中国》

  吴慧敏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511030004 SFC CE Ref:AUZ699

  常慧丽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517110001 SFC CE Ref:BJC906

关键词阅读:中金 三星 外资

责任编辑:赵路 RF1315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