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研发究竟需要多久?专家:半年内问世比较难

时代周报记者:陈佳慧

  

  1月26日下午3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就疫情联防联控工作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结束后,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成为媒体追访的焦点。

  在回答记者有关“疫苗进展”的提问时,他表示:大家知道研发疫苗、研究疫苗是需要很长很长时间的。但是从我们对SARS、对这类病毒的认知,我可以拍着胸口讲,这个疫苗肯定会成功!但是要尊重自然规律,它需要一步一步的实验。

  高福所说的需要“很长很长时间”究竟要多久?

  就在高福回答记者提问的前1个小时,时代周报记者拨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电话,询问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时间。中疾控负责对外宣传的工作人员回复称:“这个时间不好说。”“疫苗的研发就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进展到这个时候,就应该有这个工作需要去做。”该工作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补充说道。

  半年内问世比较难

  就在国新办举办新闻发布会的同一天,1月26日上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北京召开工作介绍会,主要介绍新型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该中心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系列研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以下简称“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在会上表示,该中心已启动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研发,目前已经成功分离病毒,正在筛选种子毒株。

  “中疾控已经开始启动疫苗研发,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因为他们已经筛到了毒株。但是疫苗的研发有它的周期规律,从时间上来说,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疫苗从实验室的研发到最后给大家做疾病的防控,这个时间是非常长的。”1月26日下午,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副教授冯勇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疾控中心已成功分离我国首株新型冠状病毒毒种

  冯勇举例,当前最快可以从一个毒株研制出可以使用的疫苗是流感疫苗,比如去年流行的毒株,我们预测可以用来预防今年的流感,那就把毒株拿出来做成疫苗给大家接种:“但是这种情况并不适合所有的病毒,尤其是不适合这样一个陌生的病毒,因为流感病毒大家都非常熟悉,我们有很多经验、有很多毒株去选择。”

  筛到毒株后,选择以哪种模式去开发疫苗,也是影响疫苗研制成功的重要因素。冯勇具体解释道,当前有两种较合适的方式,一种是“灭活疫苗”、一种是“减毒活疫苗”。“如果是‘灭活疫苗’就比较简单,用物理或化学的方式去灭活病毒,很快就可以拿到动物模型上去试验;但‘减毒活疫苗’就很困难,同时耗时也非常长。我估计中疾控会先选择“灭活疫苗”的方式。”

  即便选择“灭活疫苗”的开发方式,也并不意味着可以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发出疫苗。

  “半年内问世比较难。”冯勇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拿到病毒后,经过培养,将大量的病毒拿去灭活,灭活后去接种动物,在动物模型上的测试就要做几轮。且不能做一轮就简单下结论说可以或不可以,几轮的动物实验就要做几个月,做完之后还要做临床安全性、有效性评价等。”

  “这个问题,你问我,跟问圈内其他专家都是一样的,答案都差不多,因为这个问题是比较清晰的。要给足疫苗研究开发的时间,整个社会要比较平静地去理解这个事情(短期内不能指望疫苗),也需要社会的持续关注和投入。”冯勇强调,“科学家持续的关注以及各机构持续的经费投入都是必不可少的。”

  必须由“国家队”担纲研发

  这并不是国内首次研制冠状病毒疫苗。

  2003年,还在读研究生的冯勇就参加过某些SARS疫苗的研究,但由于当时SARS来得快去得也快,疫情消退后,社会对疫苗研发的关注度和需求都没有那么强烈,导致对药物、疫苗的研究都没有坚持做下去。

  “如果当时能够坚持做下去的话,那结果会完全不一样,因为毕竟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还是有一定相似度”。冯勇说道。

  此外,“疫苗研发有它的困难,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去研发的。像‘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必须要在极度高的生物安全要求条件下去做,实验室要达到P3或者P4级才能去做活病毒试验,普通的实验室做不到。”冯勇强调。

  但是即使在严格的条件下,做活病毒的研究风险依旧非常大。“所以一定要由‘国家队’去做这个事,要在严格的生物安全条件下去做,这个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规定。”冯勇补充道。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