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锐评丨经济战疫需破解“孤岛效应”,以敬畏市场为基调出台金融政策

  图片来源:Pexels

  2月15日,“一行两会一局”负责人在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就金融系统全力支持抗击疫情和恢复生产做了情况说明。金融是经济的血脉,金融系统对经济战疫的支持,将极大地活络实体经济肌体,增强经济战疫的活性。

  汇总“一行三会一局”的政策举措,不难发现,这是一个系统化、完整性、人性化且不失精准化的金融支持思路。

  如明确重申宏观审慎的稳健货币政策基调,精准施策地在确定旧炒回笼渠道和封存方式基础上,调拨近6000亿元新钞以提高居民用钞安全感;又如鼓励金融机构通过信贷重组、减免逾期利息等方式支持受困企业,优化简化金融机构业务流程,加大重点领域复工复产信贷投放保障,发挥政策性金融的逆周期调节作用,适度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鼓励银行保险机构推进创新业务方式,开通银行保险绿色通道等;再如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加大商品和金融期货期权产品供给,开通融资审批报备等。

  结合各级政府次第推出的横向经济战疫举措,“一行两会一局”从纵向上进行了针对性互应,可以有力地配合和助推各级政府的经济战疫工作;同时,鉴于各地经济战疫政策的属地化特征,存在铁路警察各管一块的问题,金融监管部门在纵向上疏导统筹,将有效地缓解各级政府经济战疫的“孤岛效应”,实现跨区域疏通经济产业生态链。

  “一行两会一局”业已、正在或即将出台的各种金融支持政策,本质上是通过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支持经济战疫。

  这就要求任何金融支持政策必须以敬畏市场为基调和前提,应坚决避免行政之手直接指导金融机构的正常市场行为,以免在经济金融领域出现风险串联,导致难以管控的次生灾害,因为相对于金融机构,监管机构缺乏对市场的深刻理解,缺乏激励约束兼容的机制指导资源配置。

  为此,当下监管机构出台的金融支持政策,最能标本兼治的做法应是放权,是矢志于提高和完善公共服务能力,降低非市场交易成本,护卫市场程序正义,促进市场的定价效率和质量,即此时对金融监管机构而言,疫情期对实体经济和受困企业的真正支持就是加快推进基于负面清单管理的放管服改革,笃定公共服务的施政理念。

  毕竟,对金融监管机构而言,其出台的宏观也好、行业也罢的监管政策,都会不同程度增加所属行业的非市场运行成本,影响所属行业的运行效率。

  这就意味着疫情期,行业监管部门出台的政策应是基于系统审慎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监管流程,极大地放活市场主体活力,让市场能更有效地进行风险识别、风险缓释、风险管控和风险定价,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市场主体的风险管控能力,进而提高市场运行效率,降低市场风险溢价和市场投融资成本。

  疫情期,更应尽可能避免直接指导和要求金融机构增加对特定企业和行业的金融服务支持,甚至用行政手段压低市场投融资成本。直接要求金融机构降低融资成本或其他金融服务成本,可以缓解一时之困,却以放大、暴露、串联和拖延市场风险为代价。

  而且,金融机构尤其是间接融资机构,是一种通过金融负债、赚取专业服务费用的运营模式,其本身的风险可承载能力就不强,具有较高风险传染的蛛网效应,金融防疫绝不能变换成金融系统抗风险行为。

  因此,若非要让金融系统暂时行使抗风险职能,中央政府财政必须承担起最后埋单者的角色,否则用金融负债拉起的风险防护网,最终只能损害人民币币值的内外稳定性,通过通胀和人民币币值调整等方式加以消化。

  而这实际上很容易把局部的特定风险转化成全局性、系统性风险,其代价无疑是巨大的,也是不好布控的。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针对一些保险公司准备开发专属新冠肺炎保险,明确表示要慎重,就是看到了这种特定保险产品缺乏定价数据基础,贸然推出既容易侵犯消费者权益又容易增加保险公司偿付风险,进而干扰正常的保险市场秩序。

  同样,“一行两会一局”重点强调金融机构为抗击疫情开通绿色通道,推动金融服务流程优化等,很大程度上反应了监管机构的理性和审慎。

  与此同时,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进行微观引导工作时,当借鉴新药临床的“同情用药”做法,尽量避免行政强制,干扰金融机构自主决策。金融机构与企业的关系是相互助推、相互成就的合作博弈关系,除非出现特定风险管控失范,没有金融机构会贸然对客户进行抽贷、断贷和压贷等。

  若金融机构与客户出现一些极端行为,监管机构应该基于“同情用药”的基调下,主要通过加快推进简政放权改革,营造有效的风险辨识、风险缓释、风险管控和风险定价的市场环境,提高信贷重组、资产并购重组的便捷性和效率,帮助金融机构和客户合理平衡和化解好风险,让风险通过市场交易实现有效地管控,进而理顺好市场资源配置,因为经济金融体系出现的任何风险升水,都是衡量市场资源错配程度的指针,畅通的风险辨识和风险交易就是对市场错配资源的纠偏,而非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本质上是市场无法正常发挥纠错机制所致。

  由此可见,当前金融抗疫不应是要求金融系统为袒露而出的实体经济风险进行分担甚至埋单,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根本上是通过金融改革为金融市场放权,提高金融市场纠错容错能力。当务之急是以敬畏市场为基调,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作者系时代财经特约评论员,资深金融从业人士)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