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宏观:5万亿社融 都去哪了?

  事件: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3400亿元,市场预期28211亿元,前值11400亿元;新增社会融资规模50700亿元,预期42863亿元,前值21030亿元;M2同比8.4%,市场预期8.6%,前值8.7%M1同比0%,前值4.4%

  核心结论

  11月金融数据延续高增,企业贷款和政府债券是主支撑新口径社融存量增速持平前值的10.7%,春节月份疫情对居民端影响可能大于企业,政府端则体现了逆周期调节(表7梳理了疫情以来央行、银保监会等部委出台的政策)。

  1)信贷同比高增,疫情短期对居民影响可能大于企业。1月新增信贷3.34万亿,同比多增1100亿元。结构呈现居民端和企业端分化(图1):一是居民贷款同比少增3557亿元,特别是短贷减少1149亿元,同比少增4079亿元,可能是疫情冲击了居民消费。二是企业贷款同比多增2800亿元,特别是企业中长贷延续高增。1月企业中长贷同比多增2600亿元,连续6个月超越季节性,原因上除延续此前的企业需求改善、隐性债务置换,应也与疫情下银行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和企业信贷支持有关。

  2)社融同比高增,多增量基本来源于政府债券。1月新增社融5.07万亿,同比多增3909亿元。结构上人民币贷款占比最高,但不及去年同期,主因社融中人民币贷款不包含非银机构贷款(在新增信贷中,对非银机构贷款实则同比少减1819亿元)。从季节性表现来看,社融同比多增量大部分来自政府债券(图2)。央行口径1月新增政府债券7613亿元,同比多增5913亿元,应与专项债提前下达和基建需求增加有关。新口径社融存量增速持平前值10.7%,但剔除政府债的其他两个口径存量增速均下行(较19年下滑了0.25-0.86个百分点;图3),也侧面印证了政府债的支撑作用。

  25万亿社融,可能去哪里了?

  1)抗击疫情:疫情扩散以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常备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向市场提供流动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零售、餐饮等行业和暂时困难的小微企业开展定向支持。根据新华社消息,截至219日中午12点,银行业金融机构抗击疫情信贷支持超过7400亿元

  2)基建:财政部口径1月专项债发行7148亿元,占提前下达额度12900亿元的55.4%,根据各省计划,投向上基建占比近7成。此外,财政部下达一般债务限额5580亿元,合计18480亿元。预计后期一般债将继续缓解地方政府收支压力,专项债主要用于加快推动重要项目的复工开工。

  3)民营企业:根据央行Q4货币政策报告披露数据,2019年民营企业贷款增加3.8万亿元,如果按照20199.45万亿的企业新增贷款来算,新增民营贷款占企业贷款达40%。如果按此比例测算,1月投向民营企业的新增贷款可能达到28600*40%=11440亿元(图4)。考虑疫情对小微民营企业冲击更大,实际的贷款支持可能高于我们测算的结果。

  4)制造业:根据央行Q4货币政策报告披露数据,2019年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创2012年以来最高,余额同比较2018年增加4.4个百分点至14.9%,全年新增5021亿元。2019年全年企业中长贷新增58800亿元,如果按此测算,其中制造业占比为8.5%。随着制造业投资压力凸显,19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强化加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预计当前制造业中长贷占比应有所提高,特别是高端制造等新经济领域。我们假设占比提至15%左右,那么对应1月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量应在2500亿元左右。

  5)房地产:1月新增居民中长贷7491亿元,同比小幅多增522亿元。居民中长贷占新增贷款比重为22.43%,略高于2019年同期。1月房贷增加可能与房地产的边际松动和房贷利率下降有关(图5),表明1月房地产市场仍未受疫情显著冲击,韧性仍强。尽管央行仍坚持“房住不炒”,我们认为稳增长尚离不开房地产,后续各地大概率延续一城一策、并进一步差异化松动。2月20日5年期LPR下调5BP,预计后续也会跟随MLF的下调适当降低。

  3、春节叠加疫情,M1M2双减。一般情况下,受春节期间企业集中发放薪资和奖金影响,居民存款大增,企业存款减少,M1M2应呈现出一减一增趋势。1M1M2增速双降,但是M1降幅大于M2M14.4个百分点,M20.3个百分点)体现了这种春节特征。但是,受疫情冲击,1月企业存款同比多降1.2万亿,拉低了M2增速。此外,1月财政存款增加4002亿元,环比多增近1.5万亿元,符合季初高季末低特点;同比少增1335亿元,则体现了疫情冲击下财政的发力。

  4、往后看:1)央行提出科学把握总量的度,短期以疫情为重。我们预计Q1信贷社融有望延续高增,全年M2和社融存量同比可能持平或略高于2019年。2)投向上将加大对重点领域复工复产、制造业、居民消费等支持力度,也将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民营企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重点部门,继续加码定向降息、扩大信贷、再贷款再贴现等措施。3)稳增长和降成本仍是硬要求,再降准“降息”可期。(详见此前报告央行19年Q4货币政策报告的7大信号》、《“降息”空间还有多大?存款利率呢?》

  风险提示:疫情扩散超预期,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

  

  

  

  

  

  

  

  联系人:熊园,国盛宏观首席分析师;何宁,国盛宏观研究员;刘新宇,国盛宏观研究员。

关键词阅读:社融

责任编辑:赵路 RF1315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