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线下到线上:中国“互联网殡葬”服务缓慢升温

  作者:时代财经 梁施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老父亲您离开女儿119天了,女儿天天都在想您……”“2020年的清明节是个不寻常的节日,因为疫情不能前去看望您了……”

  4月3日,距离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只有1天时间了,但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的清明节气氛与往年大不相同。为防控疫情传播,国内多地已叫停了清明拜祭活动或者采取限制措施,不少人选择将对亲人的思念和拜祭放到网上。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范瑜亦在4月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清明祭扫实行限流预约等方式,此外将大力推广网络祭扫》,在说明条例修改起草原因时,民政部表示,殡葬商品和服务价格虚高,公墓墓位价格贵、占地多、墓碑大,引发群众不满等问题亟须解决。

  同样是为了改善传统殡葬行业的乱像,早在2014年已经涌现出一批如“彼岸”、“一空网”这样的互联网殡葬服务平台。创业者们希望将互联网的服务注入殡葬行业,改变行业现状。

  但三年之后,“互联网+殡葬”的概念逐渐退潮,“彼岸”、“恩华情”、“ 恩雪天使”等一批殡葬服务平台相继倒闭。原彼岸创始人徐毅认为,倒闭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成本高、收益差,对于“互联网+”的殡葬模式,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依然不够。

  张先生坦言,他在网站建设初期也看不清未来发展的方向。“当时的用户习惯导致在网上的搜索量确实比较小,并且网站上线初期没有足够的知名度。”纵使目前线上流量增长快速,但他还是指出,目前殡葬行业大部分的流量还是集中在线下。

  在大多消费者看来,殡葬是传统的消费行为,而殡葬行业背后也脱离不了其固有的民生属性。因此在中国,殡葬行业是民生行业,属于半公益的性质。

  殡葬行业的大多数资源受到政府统一管理,但通过网络,部分殡葬服务逐渐走向前台对接消费者,成为市场化的行为,也在不同环节呈现出市场化程度各异的格局。

  广发证券的研报曾指出,中国的遗体处理业务和殡仪服务业务受到政府高度管制,私营企业参与较少,且盈利能力较弱,大部分殡仪馆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而墓地服务业的市场化程度较高,行业保持较高的利润水平。

  墓地服务虽然已经实现了一定的商业化,但是政府对相关的营业许可审批依然设置了严格的监管,企业想要获得合法经营资格的审批流程和注册手续十分复杂,因此墓地资源稀缺性很高,行业壁垒也很高,行业呈现地域垄断特征。

  辽宁阜新北山公墓工会主席时代华曾在中国殡葬协会官网上撰文指出,殡葬业首要的基本矛盾是公益性和其市场化的矛盾,是应由政府包办还是放到市场中发展的矛盾,导致殡葬行业暴利的现象。

  在从事了殡葬行业6年之后,张先生认为,家属对互联网殡葬服务绝大多数都是满意的。“殡葬的本质没有改变,只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优化了客户的体验。”

  他依然对未来互联网殡葬行业的发展抱有希望,随着越来越多用户对“互联网+殡葬”认知的提高,将改善传统殡葬业混乱的现象。他认为,服务型的殡葬服务肯定会逐步市场化,资源型服务的关键环节,应该走向有限的市场化。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