纾困中小企业亟须向创新要发展动力

■本报记者 周子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诸多亮点引发热议,其中有6次提到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尤为关切。北京科技战略决策咨询中心研究员贾品荣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说,当前,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除了加快落实各项政策、推进减税降费、降低融资成本和房屋租金之外,提高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是长远对策。 把纾困中小企业放在优先位置 贾品荣指出,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中坚力量。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规模小的特点使他们更贴近市场,拥有更加灵活的机制,创新活动则更加具有“钻缝隙”的特征,跟随市场需求进行应用性创新。但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特别是在疫情冲击之下,所面临的困难更大。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低,用工难往往与资金支持难、订单交付难、产业链配套难等问题相伴而生,使得生命力本就脆弱的中小企业面临经营负担加重甚至倒闭破产的困境。 在疫情影响下,我国有些城市启动了惠企政策。国家针对中小企业出台了减免增值税的政策,同时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以及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免收收费公路通行费等措施。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流、流动性短缺问题,国家通过三次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向金融机构提供了3.55万亿元低成本资金。应该说,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托底中小企业,帮助他们在疫情缓解后尽快恢复生产。 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 贾品荣认为,在目前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在“市场之手”出现短暂失灵之时,面对国内外诸多不确定因素,“政府之手”应当强劲挥动,做好统筹协调、组织指挥、坚定步伐、四面突围,打出政策“组合拳”,在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内,充分释放中小企业的潜在动能,推动其回归常态、加速发展。 贾品荣表示,在宏观政策的运用上,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和更加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双管齐下、协调配合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逆势成长,逐步回到正常的生产经营轨道,产生可持续的增长效应。继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加大精准施策力度,及时落实中小企业普惠性减税等政策。由于当前疫情在全球依然处于快速蔓延态势,应适时适度进行政策延长与调节,以保证中小企业恢复原有的供给能力。 针对我国中小企业贷款、融资困难致使资金不足,无法投入到企业经营中,甚至会导致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国家在特殊时期针对贡献大的企业应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增加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量、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质效、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等服务为企业解决资金困难。贾品荣建议,根据核算企业10年内的利税额,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贷款支持,这既符合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机制,又符合企业发展要求。 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能力 疫情下的不确定性会持续发生,中小企业需要接受疫情下的不确定性变为经营背景,调整自身的战略,坚信企业发展才是最重要的。贾品荣指出,从企业自身来说,疫情之下需要在“窗口期”练好内功,建立柔性系统去应对疫情的常态化,提高企业自身“免疫力”,提升产品性能和技术含量,应对不确定性。在疫情面前,中小企业要前瞻布局,把握产业发展的战略性机会,既要恢复生产,又要学会化危为机;既要转换战线,又要转换战略,多维度缓释疫情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不确定性。“转换战线”是指更大精力投入全面复工复产中,不仅要提高复工复产率,而且要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能力。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显得较弱。目前,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仍主要依赖于采取从科研院所和高校直接购买技术成果的方式进行技术的二次研发,这种技术的适应性改造属于附加值不高的低层次技术开发,使得中小企业往往在市场竞争中难以持续保持核心竞争力。“转换战略”则是借助现在的“窗口期”,针对变化了的市场环境,构筑创新能力支撑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体系,从而提高疫情结束后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找到应对未来可能“井喷”的需求。 贾品荣认为,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要素包括人才因素、资金投入和企业组织体系。人才因素是长期工程,当前应积极布局做好人才储备。从资金投入来说,中国中小企业的研发经费不到销售收入的1%,应改变这种状况。从企业组织体系来说,借“窗口期”提高企业的自动化程度,利用数字化手段,系统性谋划企业发展战略;同时,搭建协作生态圈,着力培育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有,应用区块链技术提高运营模式弹性,促进供应链更为柔性。 贾品荣指出,机遇和挑战往往相伴而生,中小企业能否真正抓住这场“危”中的“机”,主要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能力。

  ■本报记者 周子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诸多亮点引发热议,其中有6次提到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尤为关切。北京科技战略决策咨询中心研究员贾品荣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说,当前,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除了加快落实各项政策、推进减税降费、降低融资成本和房屋租金之外,提高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是长远对策。

  把纾困中小企业放在优先位置

  贾品荣指出,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中坚力量。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规模小的特点使他们更贴近市场,拥有更加灵活的机制,创新活动则更加具有“钻缝隙”的特征,跟随市场需求进行应用性创新。但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特别是在疫情冲击之下,所面临的困难更大。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低,用工难往往与资金支持难、订单交付难、产业链配套难等问题相伴而生,使得生命力本就脆弱的中小企业面临经营负担加重甚至倒闭破产的困境。

  在疫情影响下,我国有些城市启动了惠企政策。国家针对中小企业出台了减免增值税的政策,同时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以及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免收收费公路通行费等措施。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流、流动性短缺问题,国家通过三次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向金融机构提供了3.55万亿元低成本资金。应该说,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托底中小企业,帮助他们在疫情缓解后尽快恢复生产。

  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

  贾品荣认为,在目前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在“市场之手”出现短暂失灵之时,面对国内外诸多不确定因素,“政府之手”应当强劲挥动,做好统筹协调、组织指挥、坚定步伐、四面突围,打出政策“组合拳”,在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内,充分释放中小企业的潜在动能,推动其回归常态、加速发展。

  贾品荣表示,在宏观政策的运用上,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和更加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双管齐下、协调配合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逆势成长,逐步回到正常的生产经营轨道,产生可持续的增长效应。继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加大精准施策力度,及时落实中小企业普惠性减税等政策。由于当前疫情在全球依然处于快速蔓延态势,应适时适度进行政策延长与调节,以保证中小企业恢复原有的供给能力。

  针对我国中小企业贷款、融资困难致使资金不足,无法投入到企业经营中,甚至会导致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国家在特殊时期针对贡献大的企业应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增加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量、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质效、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等服务为企业解决资金困难。贾品荣建议,根据核算企业10年内的利税额,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贷款支持,这既符合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机制,又符合企业发展要求。

  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能力

  疫情下的不确定性会持续发生,中小企业需要接受疫情下的不确定性变为经营背景,调整自身的战略,坚信企业发展才是最重要的。贾品荣指出,从企业自身来说,疫情之下需要在“窗口期”练好内功,建立柔性系统去应对疫情的常态化,提高企业自身“免疫力”,提升产品性能和技术含量,应对不确定性。在疫情面前,中小企业要前瞻布局,把握产业发展的战略性机会,既要恢复生产,又要学会化危为机;既要转换战线,又要转换战略,多维度缓释疫情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不确定性。“转换战线”是指更大精力投入全面复工复产中,不仅要提高复工复产率,而且要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能力。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显得较弱。目前,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仍主要依赖于采取从科研院所和高校直接购买技术成果的方式进行技术的二次研发,这种技术的适应性改造属于附加值不高的低层次技术开发,使得中小企业往往在市场竞争中难以持续保持核心竞争力。“转换战略”则是借助现在的“窗口期”,针对变化了的市场环境,构筑创新能力支撑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体系,从而提高疫情结束后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找到应对未来可能“井喷”的需求。

  贾品荣认为,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要素包括人才因素、资金投入和企业组织体系。人才因素是长期工程,当前应积极布局做好人才储备。从资金投入来说,中国中小企业的研发经费不到销售收入的1%,应改变这种状况。从企业组织体系来说,借“窗口期”提高企业的自动化程度,利用数字化手段,系统性谋划企业发展战略;同时,搭建协作生态圈,着力培育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有,应用区块链技术提高运营模式弹性,促进供应链更为柔性。

  贾品荣指出,机遇和挑战往往相伴而生,中小企业能否真正抓住这场“危”中的“机”,主要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能力。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