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北京病例样本检测结果较武汉参考毒株在四个位点发生突变

摘要
中国疾控中心对北京52例确诊病例样本的新冠病毒全基因组高通量序列测定结果显示,与武汉参考毒株NC_045512序列相比,所有样本在C241T、C3037T、C14408T、A23403G四个位点发生突变,并且在28881-28883位点发生GGG突变为AAC,符合L基因型欧洲家系分支I基因位点的突变特征。

  一、疫情进展

  6月11日北京市发生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相关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疫情后,通过加强病例监测,对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新发地批发市场可疑暴露者、新发地周边小区居民和部分重点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筛查和健康随访等措施,北京、河北、辽宁、四川、河南、浙江、天津等省市又陆续发现、报告300多例相关病例。

  截至7月6日24时,本次新冠肺炎暴发疫情共报告病例400例(包括确诊病例362例、无症状感染者38例)。疫情波及7个省市,其中,北京市共报告病例366例(确诊病例335例、无症状感染者31例)、河北27例(确诊病例21例、无症状感染者6例)、辽宁3例(确诊病例3例)、四川1例(确诊病例)、天津1例(确诊病例)、浙江1例(确诊病例)、河南1例(无症状感染者)。

  二、北京市疫情流行特征

  (一)时间分布

  6月11日报告首例病例,6月14日报告病例数达到高峰,此后每日报告病例数呈逐步下降趋势。26日和27日出现小幅反弹后,报告病例数进一步快速下降。近7日每日新增病例均小于5例。7月7日,首次无新增病例报告。参见图1。

图1 2020年6月11日~7月7日北京本地感染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报告时间分布

  根据242例有明显自觉症状确诊病例的发病日期绘制流行曲线,显示病例的最早发病日期为6月4日,6月7日开始每日发病病例数明显增加,至6月13、14日达到发病高峰,此后每日发病病例数逐步下降。发病高峰期主要集中在6月7日至18日,病例数占全部病例数的77.3%。参见图2。

图2 2020年6月11日~7月7日北京本地感染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发病时间分布

  (二)地区分布

  北京市报告确诊病例中,丰台区报告病例数(230例)占总病例数的68.7%;其次为大兴(65例、占19.4%)、海淀(18例、占5.4%)、西城(6例)、东城(5例)、房山(4例)、门头沟(2例)、朝阳(2例)、通州(1例)、石景山(1例)和昌平(1例)。

  335例确诊病例中,以新发地为圆心,5公里范围内有221例,占66.0%;10公里范围内有270例,占80.6%;15公里范围内有314例,占93.7%。参见图3。

图3. 2020年6月北京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地区分布(至7月6日)

  (三)人群分布

  北京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2:1,病例年龄最小为1岁,最大年龄为86岁,中位年龄43岁。

  病例临床类型以普通型为主,共273例,占74.6%;其次为轻症,共55例,占15.0%;危重症4例、重症2例。

  (四)发现方式

  366例病例中,通过核酸筛查发现197例(占53.8%);通过密切接触者追踪观察发现84例(占23.0%);自行就医76例(占20.8%);高风险人群医学观察发现9例(2.5%)。其中,疫情早期以患者自行就医和核酸筛查发现病例为主,后期以密切接触者筛查发现病例为主。

  (五)聚集性疫情概况

  此次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共发生聚集性疫情29起,涉及病例127例,其中一代病例40例,二代病例77例,后续感染病例10例。

  聚集性疫情类型包括10起公共场所聚集性病例、13起家庭型聚集性病例和6起公共场所和家庭混合型聚集性疫情。所有聚集性疫情的一代病例的感染地点均为新发地市场;77例二代病例中,感染发生地点主要为玉泉东市场、百事公司和面面俱到等公共场所(共59例病例、76.6%)。其他家庭和工作单位聚集性疫情中的首发病例均曾去过新发地批发市场,在家庭中或单位中造成续发传染。

  三、河北等其他省份疫情

  截至7月6日,共6个省份报告北京疫情关联病例,包括河北(确诊病例21例、无症状感染者6例)、辽宁(确诊病例3例)、四川(确诊病例1例)、天津(确诊病例1例)、浙江(确诊病例1例)和河南(无症状感染者1例)。

  其中,河北省报告的确诊病例中,男性14例,女性7例;最小年龄1岁,最大年龄62岁,平均年龄33岁(中位数)。病例主要分布在雄安新区(13例)、保定市(2例)、张家口市(2例)、廊坊市(2例)、定州市(1例)和沧州市(1例)。共发生5起聚集性疫情,涉及19例病例,其中1起涉及11例,其余4起均涉及2例。

  四、病原学检测

  (一)病例样本检测结果

  中国疾控中心对北京52例确诊病例样本的新冠病毒全基因组高通量序列测定结果显示,与武汉参考毒株NC_045512序列相比,所有样本在C241T、C3037T、C14408T、A23403G四个位点发生突变,并且在28881-28883位点发生GGG突变为AAC,符合L基因型欧洲家系分支I基因位点的突变特征。河北、天津市确诊病例样本新冠病毒全基因组高通量序列与北京病例样本的全基因组序列100%相同,同样存在相应的变异位点,同属于新型冠状病毒L基因型欧洲家系分支I。

  (二)环境样本检测结果

  中国疾控中心对北京市新发地市场8份环境样本进行新冠病毒全基因组高通量序列测定,结果显示,与52例新冠患者样本的全基因组序列在C241T、C3037T、C14408T、A23403G、GGG28881-28883AAC 七个位点突变相同,同属于L基因型欧洲家系分支I。

  五、防控措施

  新发地聚集性疫情发生后,北京市迅速明确确定疫情性质,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采取“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常态化防控机制,从实施分级分类精准防控、严格管理重点场所和重点行业、扩大核酸检测能力和范围、加强病例发现救治和院感防控、严格出京管理、增加社交距离、公开透明发布疫情和开展健康宣教等多个方面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河北、辽宁、四川、浙江、河南等疫情波及省份在疫情发生后迅速行动,依靠联防联控机制,开展风险排查、加强市场管理、群防群控等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防止了疫情的扩散蔓延。

  (一)迅速锁定疫情来源,果断采取封控措施。北京市通过调查发现两名指示病例在发病前均有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综合交易大厅访问史,并从摊位环境标本中检测到新冠病毒核酸阳性,迅速锁定新发地市场为此次疫情的来源。6月13日,立即对新发地市场采取休市措施并全面封控,禁止人员和货品进出新发地市场,并对周边小区采取封控措施。

  (二)及时开展风险研判,开展分级分类精准防控。北京市通过对新发地市场不同区域进行全面环境采样,发现病毒检测阳性标本主要集中在新发地市场地下一层综合交易大厅,而其他区域几乎未检出阳性标本,进而划定不同级别风险人群开展医学观察及健康监测。同时,以街道(乡镇)作为判定单元,划分疫情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街道(乡镇),针对不同风险、不同人群、不同场所采取相应的防控策略措施。

  (三)迅速排查、管理重点场所及重点行业。北京市迅速排查新发地农贸市场相关人员,防止流出货品造成感染风险;加强全市农贸市场、菜市场、餐饮店、单位食堂等场所防疫措施,全面规范开展环境消杀并加强监测,对其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排查和核酸检测;对监管场所、养老机构、福利机构、精神卫生机构等特殊机构场所,实行严格封闭式管理,重点防控输入性疫情和内部疾病传播;根据新发地市场溯源分析,严格口岸食品检验检疫,完善进口食品检疫标准,加强溯源管理。

  河北、辽宁、浙江等省份组织各地公安、卫生健康、基层社区等方面力量,依靠大数据排查北京疫情相关人员,确保全部落户到人、建档立卡、检测到位。同时严格落实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体温检测、车辆消毒等措施,确保站(区)内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对农产品市场、海鲜市场、超市等加强监督管理,严格落实风险排查、测温登记、环境卫生消杀、外环境检测、个人防护等措施。在范围内开展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紧急组织检查畜禽肉类和水产品库存贮存和进货查验情况。

  (四)扩大核酸检测范围、落实应检尽检。北京市通过多种手段迅速扩大核酸检测能力,全面整合本市各类机构检测能力,以及国家和其他省份支援的检测力量,按照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其他人群“愿检尽检”的原则,分级分类开展核酸检测。重点对新发地市场工作人员及访问人员,出现病例的小区的居民,出现病例或环境检测阳性场所的人员等开展检测,同时对各类风险场所进行环境采样检测,提升早发现的能力。河北、天津、辽宁等省份均采取措施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确保有足够的检测能力应对处置疫情。

  (五)加强病例发现、救治,防止院内感染。北京市通过发热门诊排查、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风险人群居家观察、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等多种途径,全面提升病例发现能力。医疗机构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充分发挥好发热门诊探头和前哨作用,发热门诊对就诊的发热人员全部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全市各医疗机构提升防控等级,坚持门诊预约挂号制度,加强医务人员防护,严防院内感染。

  (六)严格出京管理、防止疫情输出。鉴于疫情初期风险的不确定性,为了防止疫情输出至其他省份,北京市要求中高风险街乡、新发地市场相关人员禁止离京。同时,停止开放境内跨省区市团队旅游业务,降低人群流动性。河北、天津等省份也相应加强对流入人群的筛查、管理工作。

  (七)增大全社会社交距离。在二级响应级别下,北京市通过采取包括调整公共交通限流比例、公众场所限流、停止赛事、恢复线上课堂、商务楼宇以及餐馆等公共场所做好体温检测、通风消毒等多种措施增大全社会社交距离。

  (八)公开透明回应社会关切。坚持公开透明原则,每日举行新闻发布会,疫情初期每日召开两次新闻发布会,由专家公布疫情相关信息,包括病例基本情况、活动场所、防控薄弱环节、风险评估、防控策略、健康提示等,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消除公众恐慌心理。加强健康教育,引导公众采取健康行为,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常通风,积极做好个人预防。

  此外,北京、河北、辽宁、河南等地均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医护、疾控、实验室检测等专业人员技术培训,确保有足够的流调队伍及检测能力,能够第一时间应对处置疫情。

  六、疫情特点及趋势研判

  (一)初步判断此次北京市新发地市场相关的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是通过污染环境、物品、人员接触等多种暴露方式导致的一起较大规模的暴发疫情。疫情迅速扩散到北京市多个区和其他省份,并在有关市场、家庭、单位等发生了29起新发地相关聚集性疫情。

  (二)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病毒基因测序结果分析,引起此次疫情的毒株为L基因型欧洲家系分支I,排除由动物病毒外溢传染人导致本次疫情的可能。病毒如何引入市场以及在市场内的扩散、传播机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三)目前,北京市等实施的综合防控措施效果已经显现。自6月13日关闭新发地批发市场以来已过22天,接近两个最长潜伏期,相关暴露人员继续发病风险已基本消除。高风险环境、人群均已有效识别发现、处置并纳入管控范围。目前,已连续1周每天新增病例数为个位数,且均来自于已有效管理人群,后续发生新的感染的风险较低,北京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四)河北、辽宁、河南、浙江、四川、天津均已有效控制北京新发地相关疫情。

关键词阅读:中疾控 毒株

责任编辑:张振江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