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住外贸基本盘 为经济复苏注入“正能量”

■本报记者 王丽娟 随着2020年1-6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各项重要指标的公布,中国经济上半年呈逐步复苏的良好态势已经明确。而外贸出口数据连续3个月逆势转正,实现同比正增长,6月当月进口同比数据也由负转正,成为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向好的有力支撑。 “进口的转正反映出国内进口需求在稳步提升,进口量的增加和用电量的增加、货运量的增加都吻合,这说明在诸多不利的条件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能在二季度实现正增长,外贸以及相关产业链的协作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进口增速转正表明内需在恢复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外贸数据经过断崖式下滑,在上半年最后一个月出口、进口双双实现正增长,表现分外亮眼。 张建平认为,6月份进出口能够出现双增长,特别是进口能够恢复增长,除了控制疫情和复工复产两大基本因素以外,还有一些有利因素发挥了较大作用。在出口方面,充分发挥跨境电商优势多、增速猛的作用。实施了贸易多元化,依靠新兴市场,特别是东盟的支持。利用出口转内销扩大贸易渠道。这些措施对于稳外贸、保住外贸主体以及稳定全球供应链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进口方面,目前大宗商品的价格处于低位,我国抓住时机增加了进口。复工复产后很多中间产品进口需求在逐步恢复。跨境电商发展和海南自贸区免税购物额度扩大等措施,对于拉动国内对进口商品的消费需求,产生了很大的激励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吕刚就6月进出口数据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进行了分析。他表示,出口反弹有两大支撑因素:一是海外防疫物资需求依旧旺盛,支持我国相关产品保持高速增长,对出口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二是发达国家经济重启带来了外需企稳,带动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电子产品出口表现改善。 他认为,6月进口增速由负转正,大幅超出预期,说明中央扩内需、稳经济的政策起到了积极作用。大宗商品包括原油、铁矿砂、铜及铜材进口量显著提升,国内汽车需求的复苏使得汽车及底盘进口降幅大幅度收窄,半导体进口增速的提高反映了手机和电脑产品出口增长带来的零部件进口需求。 “此外,一个特殊因素也起到重要作用,就是前段时间因疫情受到影响的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商品采购计划逐步恢复执行,中国从美国进口同比增长11%,增速比5月大幅提升近25个百分点。6月大豆进口金额增长72%,较5月大幅提升47个百分点,这也是一个支撑因素。”吕刚说。 下半年预期要谨慎乐观 尽管上半年外贸数据逐步企稳,趋势性向好显示出中国在复工复产、控制疫情,特别是稳外贸方面,方法得当效果好,但受访专家认为,对下半年出口形势的判断应该谨慎乐观。 张建平表示,一方面,贸易月度数据和季度数据的波动本身比较大,并不能说明长期走势。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仍然非常高,尤其是美国所采取的一些政策。 吕刚表示,疫情毕竟对各国经济在短期内造成了沉重打击,即使有宏观经济政策的扶持,经济恢复的速度有多快仍是一个未知数。从我国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来看,虽然6月份继续改善,但是仍处在荣枯分界线之下,小企业的新出口订单指数还要更低一些,所以还不能指望出口形势很快实现全面好转。发达国家的疫情仍然有反弹的可能。美国疫情不容乐观,有可能再次被迫实施严格的隔离措施。日本和欧洲部分国家近期有新增病例反弹的苗头,发展趋势还有待观察。 但吕刚认为,下半年我国出口仍存在一定的有利因素:一方面是在新冠疫苗研制成功并大批量生产之前,全球对防疫物资的需求还会比较大,医疗物资出口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主要发达国家为了应对疫情而出台大力度的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其对宏观经济的刺激效果将逐步显现,帮助经济企稳回升,带来进口需求的增加。 落实好已有政策 利用各类开放高地 面对疫情和复杂的国际形势带来的不确定性,我国下半年应该如何稳住外贸基本盘,为我国经济加快复苏提供动力?受访专家给出了具体政策建议。 张建平建议,在目前情况下,我们还是要苦练内功,“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政策层面,一方面要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行贸易便利化等一系列改革开放新举措,加快自贸区经验在全国的复制推广。另一方面要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普惠金融,降低外贸企业成本,提升竞争力。 在企业层面,张建平表示,要支持外贸企业更加主动地利用已经签署的,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方面拥有优势的自由贸易协定。这些市场的潜力非常大,在危机时候显示出了很大作用。要鼓励外贸企业通过扩大跨境电商使用范围,发展外贸新模式新业态来积极应对当前复杂的形势。鼓励外贸企业拓展“一带一路”新兴市场。现在发达国家需求的恢复还需要时间。相较而言,“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受到我国投资项目和大型基建项目的带动,贸易潜力非常大。鼓励贸促机构和行业协会能积极与外贸企业分享信息,帮助企业抓订单,规避风险。 吕刚建议,应继续落实已出台的各项稳出口政策,包括出口退税、贸易融资、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增设跨境电商综试区、减税降费、稳岗纾困等措施。利用好各类开放高地,包括自由贸易港、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坚定不移地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进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夯实出口长期稳定增长的基础。应瞄准全球最高水平、加快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提升外贸企业营商环境的便利度和透明度。

  ■本报记者 王丽娟

  随着2020年1-6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各项重要指标的公布,中国经济上半年呈逐步复苏的良好态势已经明确。而外贸出口数据连续3个月逆势转正,实现同比正增长,6月当月进口同比数据也由负转正,成为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向好的有力支撑。

  “进口的转正反映出国内进口需求在稳步提升,进口量的增加和用电量的增加、货运量的增加都吻合,这说明在诸多不利的条件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能在二季度实现正增长,外贸以及相关产业链的协作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进口增速转正表明内需在恢复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外贸数据经过断崖式下滑,在上半年最后一个月出口、进口双双实现正增长,表现分外亮眼。

  张建平认为,6月份进出口能够出现双增长,特别是进口能够恢复增长,除了控制疫情和复工复产两大基本因素以外,还有一些有利因素发挥了较大作用。在出口方面,充分发挥跨境电商优势多、增速猛的作用。实施了贸易多元化,依靠新兴市场,特别是东盟的支持。利用出口转内销扩大贸易渠道。这些措施对于稳外贸、保住外贸主体以及稳定全球供应链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进口方面,目前大宗商品的价格处于低位,我国抓住时机增加了进口。复工复产后很多中间产品进口需求在逐步恢复。跨境电商发展和海南自贸区免税购物额度扩大等措施,对于拉动国内对进口商品的消费需求,产生了很大的激励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吕刚就6月进出口数据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进行了分析。他表示,出口反弹有两大支撑因素:一是海外防疫物资需求依旧旺盛,支持我国相关产品保持高速增长,对出口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二是发达国家经济重启带来了外需企稳,带动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电子产品出口表现改善。

  他认为,6月进口增速由负转正,大幅超出预期,说明中央扩内需、稳经济的政策起到了积极作用。大宗商品包括原油、铁矿砂、铜及铜材进口量显著提升,国内汽车需求的复苏使得汽车及底盘进口降幅大幅度收窄,半导体进口增速的提高反映了手机和电脑产品出口增长带来的零部件进口需求。

  “此外,一个特殊因素也起到重要作用,就是前段时间因疫情受到影响的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商品采购计划逐步恢复执行,中国从美国进口同比增长11%,增速比5月大幅提升近25个百分点。6月大豆进口金额增长72%,较5月大幅提升47个百分点,这也是一个支撑因素。”吕刚说。

  下半年预期要谨慎乐观

  尽管上半年外贸数据逐步企稳,趋势性向好显示出中国在复工复产、控制疫情,特别是稳外贸方面,方法得当效果好,但受访专家认为,对下半年出口形势的判断应该谨慎乐观。

  张建平表示,一方面,贸易月度数据和季度数据的波动本身比较大,并不能说明长期走势。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仍然非常高,尤其是美国所采取的一些政策。

  吕刚表示,疫情毕竟对各国经济在短期内造成了沉重打击,即使有宏观经济政策的扶持,经济恢复的速度有多快仍是一个未知数。从我国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来看,虽然6月份继续改善,但是仍处在荣枯分界线之下,小企业的新出口订单指数还要更低一些,所以还不能指望出口形势很快实现全面好转。发达国家的疫情仍然有反弹的可能。美国疫情不容乐观,有可能再次被迫实施严格的隔离措施。日本和欧洲部分国家近期有新增病例反弹的苗头,发展趋势还有待观察。

  但吕刚认为,下半年我国出口仍存在一定的有利因素:一方面是在新冠疫苗研制成功并大批量生产之前,全球对防疫物资的需求还会比较大,医疗物资出口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主要发达国家为了应对疫情而出台大力度的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其对宏观经济的刺激效果将逐步显现,帮助经济企稳回升,带来进口需求的增加。

  落实好已有政策 利用各类开放高地

  面对疫情和复杂的国际形势带来的不确定性,我国下半年应该如何稳住外贸基本盘,为我国经济加快复苏提供动力?受访专家给出了具体政策建议。

  张建平建议,在目前情况下,我们还是要苦练内功,“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政策层面,一方面要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行贸易便利化等一系列改革开放新举措,加快自贸区经验在全国的复制推广。另一方面要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普惠金融,降低外贸企业成本,提升竞争力。

  在企业层面,张建平表示,要支持外贸企业更加主动地利用已经签署的,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方面拥有优势的自由贸易协定。这些市场的潜力非常大,在危机时候显示出了很大作用。要鼓励外贸企业通过扩大跨境电商使用范围,发展外贸新模式新业态来积极应对当前复杂的形势。鼓励外贸企业拓展“一带一路”新兴市场。现在发达国家需求的恢复还需要时间。相较而言,“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受到我国投资项目和大型基建项目的带动,贸易潜力非常大。鼓励贸促机构和行业协会能积极与外贸企业分享信息,帮助企业抓订单,规避风险。

  吕刚建议,应继续落实已出台的各项稳出口政策,包括出口退税、贸易融资、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增设跨境电商综试区、减税降费、稳岗纾困等措施。利用好各类开放高地,包括自由贸易港、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坚定不移地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进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夯实出口长期稳定增长的基础。应瞄准全球最高水平、加快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提升外贸企业营商环境的便利度和透明度。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