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例会释放新信号:未提逆周期 强调精准性

时代周报记者  王心昊

  宽松货币政策在近期落地的可能性正在不断变小。

  央行网站9月28日公布,货币政策委员会三季度例会在9月25日举行。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综合运用并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前景以及货币政策前瞻的表述上,三季度例会有多处与二季度例会显著不同。

  首先是在国内经济形势的判断上:二季度表述为“国内经济形势的判断”,而三季度表述则更加乐观——“今年以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经济稳步恢复。”

  宏观经济数据佐证了上述判断。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多个指标增速转正或接近转正: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71亿元,同比增长0.5%,为今年以来首次正增长;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78834亿元,同比下降0.3%,降幅比1-7月份收窄1.3个百分点。

  在宏观经济稳步恢复后,货币政策也在进一步回归常态:进入三季度以来,央行停止降息降准操作,同时通过回收流动性,央行正在引导短期资金利率围绕7天逆回购利率波动,中期利率围绕MLF波动。

  此外,央行对二季度的货币政策定调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前瞻性、针对性和逆周期调节的要求”,而三季度相应调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前瞻性、精准性和时效性”。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常见的“逆周期”的表述已经不见踪影,货币政策更加强调“精准性和时效性”。

  “由于疫情较快得到控制,中国经济的表现好于预期。预计今年四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恢复到6%左右,明年一季度,经济复苏的任务应该基本完成,宏观政策应该开始回归常态。”日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随着经济逐渐恢复正轨,此前超常规的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也会迎来调整。 

  流动性合理充裕

  9月29日,央行罕见地在月末回收流动性。根据公告,央行在公开市场开展10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同日2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1000亿元。

  而资金面方面,本月与跨月的银行间资金需求出现冰火两重天:月内资金需求较弱,隔夜回购利率跌破0.6%创纪录新低;不过跨季融入依旧踊跃,7天期大幅上行逾32bp报在2.25%附近,14天期上行近8bp报在2.79%附近。

  “对于季末的时间节点来说,跨季资金才是金融机构为满足监管需求而争抢的关键。”珠三角某国有四大行管理层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虽然OMO转为净回笼,但是此前大力投放后多数机构跨季需求已基本落定,再加上季末财政投放带来的流动性,“可能一些负债情况比较差的金融机构和银行会面临流动性分层的问题,但是流动性整体平稳跨季格局,已经基本尘埃落定。”

  不过,中信固收明明团队在研报中指出,虽然10月资金面将整体维持中性,但资金面依然可能面临临“三重压力”与货币政策的博弈,边际上或有扰动。

  具体来说,首先是10月政府债券供给压力仍然存在,财政支出的节奏也将放缓,预计财政资金将有所沉淀,银行间流动性总量或维持紧平衡;其次,10月公开市场到期压力不大,央行OMO投放量或有抬升;再加上结构性存款压降的压力三重因素叠加,货币政策是否会积极投放,或许将成为货币流动性的最大变量。“如果货币流动性压力增大,MLF超额续作可以预期,也不排除央行降准的可能。”

  压低融资成本

  与央行是否会增大流动性投放的众说纷纭不同,融资成本在四季度进一步下降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三季度例会明确指出,着力打通货币传导的多种堵点,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综合施策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此外,会议强调,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贷款利率继续下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相比二季度“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的表述,此次“综合施策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引导贷款利率继续下行”的新提法,不仅目标更加明确,政策走向也更加清晰。

  同样表述得更加细致的还有结构性政策:该部分从二季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改为三季度的“补短板、锁长板,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企业、中小微企业”。

  根据国务院的部署,今年金融机构要向市场让利1.5万亿元。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8月的央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1-7月,金融部门通过降低利率、减少收费、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措施为市场主体减负共计8700亿元,其中,降低利率减负4700亿元。预计8-12月,金融部门还将继续为市场主体减负大约6000多亿元,全年合计减负1.5万亿元。

  “四季度企业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有望比三季度再下行10个基点左右——若四季度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企业融资成本下行幅度也会相应加大。”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上半年企业贷款利率下行,主要受以MLF利率为代表的政策利率下调、带动LPR报价同等幅度下行。“但在下半年,金融向实体让利,成为融资成本下降主要驱动力,这也意味着,即企业贷款利率的‘加点’部分会有明显压缩。”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则表示,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可以由很多途径来实现,不一定非得需要利率下降。比如,让银行降费可以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把非标控制住,然后多发点贷款和多发点债也可以降低融资成本,“这可能意味着监管也得收紧一些”。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