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信研究评9月外贸数据:价格因素抬高进出口增速

  

  核心观点

  一、价格因素拉高进口增速,内需仍偏弱。9月份主要进口商品价格普遍上升,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拉动进口金额高增长;进口成本上涨叠加经济动能边际放缓,国内进口需求偏弱,部分工业原材料进口数量回落。

  二、出口“替代效应”减弱,但新兴经济体需求回升和出口价格上涨支撑出口。一是分国家看,9月份对美国和新兴经济体出口大幅回升,前者主要受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期间的低基数作用,后者主要为需求拉动。二是分产品看,机电产品对出口的拉动作用边际弱化,反映海外产能持续修复,我国“替代效应”减弱;受海外疫情反复影响,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防疫物资出口增速回升。三是受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高、运输成本上升等影响,二季度以来我国出口商品价格进入上升通道,价格因素对出口的影响趋增。

  三、预计出口增速进入下行通道,但整体仍有韧性。一是全球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形势向好,我国产能优势减弱,出口份额存在下行压力,但降幅有限;二是全球经济修复动能放缓,外需不确定性加大,对出口的提振作用边际弱化。

  正文

  事件:据海关统计,9月全国进出口总额5447.2亿美元,同比增长23.3%。其中,出口3057.4亿美元,同比增长28.1%;进口2389.8亿美元,同比增长17.6%;贸易差额667.6亿美元。

  一、价格因素拉高进口增速,内需仍偏弱

  9月份进口金额较2019年同期增长33.4%,两年平均增速15.5%,较8月份提高1.1个百分点,处于过去三年以来的高位(见图1)。

  大宗商品价格走高是进口维持高增速的主因。2021年9月铜矿砂及其精矿、粮食、铁矿砂及其精矿、煤及褐煤、食用植物油、农产品、集成电路、纸浆、钢材、鲜干水果及坚果、大豆、初级形状的塑料、成品油(海关口径)、汽车和汽车底盘、原油等15种商品进口金额提升。其中,有9种商品进口数量增加,15种商品进口价格上涨(见图2-4),且价格涨幅较大,如煤炭、铁矿石、铜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较2019年同期提高20%以上, 因此9月进口高增长主要由价格因素造成。

  国内进口需求偏弱。9月份铁矿石、塑料等主要工业品进口数量减少,一方面受大宗价格因素拖累,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国内进口需求不足。如9月国内进口PMI较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至46.8%,连续4个月位于收缩区间。此外国内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各项指标均明显放缓,也侧面说明了国内经济动能边际放缓,需求下降。

  

  

  

  

  二、“替代效应”减弱,新兴经济体需求回升和价格上涨支撑出口

  9月份出口金额较2019年同期增长40.1%,两年平均增速18.4%,较8月份提高1.4个百分点,增速高于疫前水平(见图1)。

  分国家看,对美国和新兴经济体出口大幅回升,支撑当月出口增速。9月份对欧盟、美国、东盟、日本、金砖国家等主要贸易伙伴的两年平均出口金额增速分别为8.9%、15.9%、25.5%、5.9%、24.3%,较8月分别变动-1.1、1.1、7.7、-3.0、7.0个百分点(见图5-6)。其中对美国出口高增长主要源于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低基数效应(见图7);除美国外,9月份我国对东盟、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的出口增速普遍高于发达经济体,9月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制造业PMI均有所回升,反映了其进口需求逐步回暖。

  

  

  

  分产品看,海外产能持续修复,机电产品对出口的拉动作用边际减弱。9月份机电产品出口两年平均增长18.4%,与当月出口总增速基本持平,1~9月机电产品占出口比重较去年同期降低0.3个百分点至58.7%(见图8),回归往年水平;疫后我国主要替代了发达经济体的机电产品出口,当前机电产品对出口的拉动作用下降,也印证了美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发达产能逐步修复,我国出口替代效应减弱。此外疫情持续蔓延下,9月份服装、箱包、家具、塑料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防疫物资的出口增速普遍回升(见图9)。

  

  

  价格因素是出口高增长的重要原因。受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高、运输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二季度以来,我国出口商品价格进入上升通道,如8月份出口价格同比上涨6.5%,增速较上月提高3.9个百分点,价格因素对出口的影响趋增。

  

  三、预计出口增速进入下行通道,但整体仍有韧性

  (一)海外产能继续修复致我国“出口替代”效应减弱,但降幅有限

  全球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形势向好,我国产能优势减弱,预计四季度出口份额将低于2020年同期水平。一方面全球疫苗接种有序进行,疫情防控、入境限制等政策逐渐放松,产能有望进一步修复;另一方面各国“带疫适应能力”明显增强,疫情对生产生活的冲击减弱,后续产能将趋于稳定,未来海外疫情散点爆发难以大幅提升我国出口份额。

  

  

  出口韧性犹存,份额大幅下行概率较低,增速有望平稳回落。一方面,当前主要经济体产能利用率已达到疫前水平(见图11),进一步提升或将面临原材料供给、劳动力等方面制约。此外,根据历史经验,危机后产能利用率普遍低于之前水平,因此海外产能利用率或已见顶。另一方面,主要经济体疫情期间投资大幅下滑,尤其是设备投资不足(见图12),将限制后期产能反弹高度,且长期看出口份额与经济地位相关,疫后国内经济好于其他主要经济体,我国经济地位快速提升,出口有望长期向好,因此我国出口份额回流至海外的概率不高。预计即便欧盟、美国等经济完全摆脱疫情、经济回归正轨,产能也难以完全恢复,我国出口份额有望继续处于高位。

  (二)全球经济修复动能放缓,外需不确定性加大

  一是全球经济持续修复,但边际趋缓。9月份摩根大通全球综合PMI、全球制造业PMI指数录得53.0%、54.1%(见图13),连续15个月位于扩张区间,但已较最高点有所下降。其中率先复苏的美国、欧元区等发达经济体,经济修复动能高位放缓。如9月份美国、欧元区制造业PMI指数达到61.1%、58.6%,仍处于历史高位,但呈整体下行趋势(见图14)。

  二是疫情反复下,主要发达经济体不确定性加大。9月欧洲和美国的经济意外指数分别为-58.6和-33.2(见图15),表示实际经济情况持续差于人们的普遍预期;欧洲经济研究中心(ZEW)9月经济景气指数显示,欧元区、美国分别录得31.1%、8.1%(见图16),较上月下降11.6、15.3个百分点,表明对欧元区、美国经济在未来6个月的经济预期边际转差。

  

  

  

  

关键词阅读:外贸数据

责任编辑:李欣 RF12607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