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贸易顺差再创历史新高 价格因素对出口支撑作用明显

  财联社8月7日讯(记者 张晓翀)海关周日公布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5646.6亿美元,同比增长11%。其中出口3329.6亿美元,同比增长18%;进口2317亿美元,同比增长2.3%;贸易顺差1012.7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财联社8月“C50风向指数”调查数据显示,7月进出口数据将回暖。对贸易出口额同比增速的预测中值为16%;进口额同比增速预测中值为3.4%;贸易顺差预测中值为931.5亿美元。

  7月出口增长仍处高位,价格因素起到强支撑作用

  7月出口额延续高增速,对欧盟、东盟和印度出口同比均现高位上行,超出市场预期。市场人士指出,7月出口额增速高位上行,去年同期基数走低是原因之一。2021年6月出口额同比增速32%,7月降至19.2%,这在同比数据上推高7月出口额增速。

  此外,当前海外高通胀继续成为推动我国出口额较快上升的重要因素。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判断,7月出口额较快增长,出口商品价格上涨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当前美、欧等我国主要出口目的地正在经历高通胀,带动我国主要出口商品价格随之上涨。7月贸易数据显示,鞋靴、钢材出口额增速均明显于高于出口量增速;国际油价上涨背景下,7月成品油出口量同比大幅下降,出口额则同比大增;7月家电、集成电路、手机等出口额同比降幅均低于出口数量降幅。

  对于价格因素对出口的支撑作用,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常冉指出,出口增速维持高位的背后,出口数量已有回落,但价格因素起到强支撑作用。今年海外需求可能出现回落,这在现实中有一定体现,如对欧盟和日本的出口数量呈现明显放缓,但出口总金额仍呈正增长。

  7月价格因素对出口总金额的贡献率为75%,数量因素的贡献率为25%,在当前欧美地区通胀高企、全球供应相对紧张的情况下,预计短期内价格因素仍占主导,对出口金额的支撑作用不减。

  另外,防疫向好以及政策护航下,疫情对出口的负面影响已经基本消退。6月国内疫情影响基本收尾,全国货运流量指数上升至本年度新高,同时各海运枢纽和集装箱吞吐量均修复至正常水平。受疫情冲击和供应链中断较为严重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东北地区,现今出口快速回升。

  在汇率影响方面,王青认为,考虑到出口企业从接单生产到报关出运往往需要两个月以上的周期,4月下旬以来的这一轮人民币贬值对7月出口的刺激作用有所体现。若下半年人民币汇率持续处于较低水平,将增厚出口企业利润,会继续对出口增速有一定促进作用。不过历史数据也显示,人民币汇率升值或贬值,短期内对外贸的影响都较为有限。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指出,对8月出口增速形成利多的是,4月至7月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在全球经济衰退,以及地缘政治风险利多美元指数的背景下,预计短期之内美元指数大概率继续位于高位,对人民币汇率形成一定压力,继续利多8月出口增速。

  不过从中长期来看,四季度后,外需走弱可能对出口下行的影响加剧。全球经济明显减速前景下,下半年我国出口额增速整体上会呈现波动下行趋势,甚至不排除个别月份同比负增长的可能。

  7月进口增速略升,主要源于上年同期基数大幅下沉

  数据显示,7月进口增速为2.3%,较上月小幅加快1.3个百分点,继续处于偏低水平。

  王青指出,7月增速改善主要源于上年同期进口增速基数大降9.1个百分点。当月铁矿石进口数量仅同比增长3.1%,进口额同比跌幅度则达到35.6%;原油进口量同比为-9.5%,与上月变化不大,进口额同比跌幅为38.9%,较上月下滑5个百分点。这显示,在地产投资下滑背景下,国内对上游原材料需求整体较弱。

  另外,我国对外贸易存在“大进大出”的特征,加工贸易占很大比例。近期集成电路、手机、家电等出口都有负增长,也拖累了作为第一大进口商品的集成电路进口规模——7月集成电路进口额同比下降19.6%,降幅较上月扩大11.3个百分点。

  常冉指出,7月内需疲弱拖累进口。国内消费6月的同比增速回正,录得3.1%,但根据进口集装箱运价、内贸港口吞吐量增速等指数来看,消费内需的修复只是消化部分国内供给,对进口的拉动比较有限。7月的CRB综合、CRB金属、CRB工业原料、CRB食品的价格指数分别下降了2.0%、4.8%、2.9%和0.9%,价格因素对进口金额的支撑也持续性走弱。

  对于后期进口形势,王青认为,伴随6月中下旬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一轮较快下跌过程,我国进口成本也将随之下降。这在改善我国贸易条件、降低输入性通胀压力的同时,也会对进口额增速形成一定抑制作用。另外,考虑到下半年国内经济修复力度将较为温和,进口需求大增的概率不大,预计下半年进口将延续较低增速,个别月份出现同比负增长的可能性较大。

关键词阅读:贸易顺差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