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保机构掌门换任 金融体系干部“跨界”流动加速

  近日,中国人保董事长罗熹、中国银行董事长刘连舸接连递交了辞呈,两大国有金融巨头几乎同时迎来一把手的调整。

  实际上,今年以来金融人事密集调整,年内已有数十家银行董事长、行长、副行长职位人选出现变动。其中,中国人保、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曾一个月前一同披露了关于党委(副)书记的任免变动信息,不久前还有多家国有大行同时迎来新任副行长等等。

  业内人士指出,以银行业为主的金融体系新一轮人事变动愈发频繁,但并不会对所涉机构的后续发展造成太大影响。

  但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金融机构干部之间以及和地方党政系统间流动的趋势愈发明显,仅是今年以来就出现多例副行长分别转任“金融副省长”、“金融副省长”回归金融机构,以及国有大行间相互“输送”副行长等情况。

  多家国有金融机构高管变动

  据官方公告,罗熹因年龄原因辞去中国人保执行董事、董事长、董事会战略与投资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而刘连舸则是因工作调整,辞去中国银行董事长、执行董事、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主席及委员、企业文化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委员职务。

  两大国资金融巨头一把手同时变动当即引发市场关注,但实际上这次调整并不突然,甚至还在“预料之中”。

  此前2月17日,中国银行、中国人保同日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并分别免去刘连舸的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职务,免去罗熹的中国人保党委书记职务。

  除上述两人外,就在同一天,国家开发银行党委副书记欧阳卫民也被免职,任免信息与上述两家如出一辙。不过不同的是,国家开发银行同步披露了其新任党委副书记由谭炯担任,而中国银行、中国人保则并未宣布新的党委书记接班人选。

  彼时,三家大型国有金融机构两位党委书记、一位党委副书记同时被免的消息一时间引得业内议论纷纷,而当时对于免职的原因,官方也并未进行过多披露。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不久中国人保旗下人保寿险和人保财险分别曝出的“学金句”和“禁酒令”事件,掀起一场舆论风波,董事长罗熹一度成为舆论的焦点。

  但据如今辞任公告来看,罗熹此番卸任为“年龄原因”。据了解,罗熹出生于1960年12月,2020年9月出任中国人保党委书记,随后10月获批出任执行董事、董事长,任职至今仅有两年半。

  而刘连舸的卸任则是因“工作调整”,不过据了解,目前其后续工作安排还并未公布。资料显示,刘连舸现年62岁,于2018年8月加入中国银行任行长,2019年7月起任董事长。

  金融体系、党政系统加速干部流动

  今年以来,银行业高管变动频繁。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开年三个多月的时间,已有数十家银行董事长、行长、副行长职位人选出现变动。

  具体来看,此番金融人事调整覆盖面广泛,涉及金融机构、监管部门以及政府部门的相互调动等等,而除了体系内流动,近年来银行高管调赴地方任职的案例也在不断增多。

  从国家开发银行新任党委副书记谭炯来看,其在担任国家开发银行党委副书记前,曾任贵州省统战部部长、贵州省副省长等职务。

  虽是从政府部门调动而来,但谭炯却是真正的金融“专业人士”。据了解,谭炯前期在中国银行系统工作长达近30年,曾任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等职,有着丰富的金融系统工作经验。2019年,谭炯调任贵州省副省长,2022年任贵州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此次调整正是从“金融副省长”再次回归金融领域。

  与之类似的还有今年1月份,建设银行(原)副行长张敏出任河南省副省长,中国银行(原)副行长陈怀宇被任命为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等等。金融领域干部进入地方党政系统似乎成为趋势。

  与此同时,国有大行间也同样在相互“输送”副行长等高管。3月6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同时发布副行长任职公告,段红涛就任工商银行副行长,张小东就任中国银行副行长,王兵就任建设银行副行长。

  其中段红涛在加入工商银行前,一直在建设银行工作;就任中国银行副行长的张小东曾在工商银行工作多年,2022年才加入中国银行;而就任建设银行副行长的王兵则是一名中行“老将”,曾在中国银行工作多年。

  对于近期银行业人事变动情况,业内人士指出,金融系统内部与地方党政系统间干部流通愈加频繁,但从机构的角度而言,相关人员调整并不会对所涉机构的后续发展造成太大影响,“高管变动只要没有对企业经营战略、日常经营管理构成明显冲击,其影响都将偏短期和有限。”

关键词阅读:金融 干部

责任编辑:张振江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