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3月28日 13:39 来源: 红网 【字体:大 中 小】
广东惠州未检鸡鸭花35元可买到检疫证明,大多被销往深圳龙岗布吉。昨日,惠州仲恺高新区有关部门对一间杂货店乱开动物检疫证明一事进行严肃查处,涉及的分管检疫员张某田被立即停职检查。(3月27日《广州日报》)
花35元钱就可以从一家不起眼的杂货店里买到正规的检疫证明和消毒证明,这家杂货店的工作做得可真够“杂”的。检疫证明、消毒证明不只是薄薄的两张纸,更是政府部门以自己的公信力对被检测商品品质的保证。如果花钱就可以买到,那么,这被售卖的就不仅仅是薄薄的两张证明,而是政府的公信力——这两张证明里的公信力,难道就只值35元钱吗?
涉事检疫工作人员张某田的上级领导解释说,“出现这样的问题,可能是分片检疫员由于一些货主出车时间不定,为省事而将检疫证明委托给了小店代开”,问题真的有这么简单吗?杂货店虽小,店主也不至于义务帮人做好事,没事开票玩——这其中有没有利益分成,还需要有关部门详细调查。
张某田的工作几乎处于毫无监督的情况之下,如此,张某田自然会怎么省事怎么来,怎么对自己有利,怎么能给自己带来最大利益怎么来。真正的检疫需要走一套严格的程序,不可能一手交钱一手开证明,可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即使这位工作人员图省事,亲自来开证明,谁又能保证他不是一手收钱一手开证明?
窥一豹而见全身。如此混乱的管理下,要说不存在问题,谁能信?对于主管部门来说,当务之急,不是拿出证据证明其他地方的检疫工作人员不存在违规现象,而是拿出证据证明本部门有相应的制度保证所有的检疫环节都在严格的监督之下。如果不能,那就需要从制度上、管理上去入手,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而非简简单单、应付式地把一个被揭露出来的违规者停职。
无论是“苏丹红”、“三聚氰胺”事件还是最近的“瘦肉精”事件,表面上看是某个企业、某个人出现了问题,实际上却是相应的监管机制出现了漏洞。所以,处理一个人,无论处理得多严厉,都无法让人对该领域放心。只有从制度上加强监督管理,在监管机制上查漏补缺,才可能把这种“一手交钱一手开证明”的现象降到最少。否则,被出售的公信力,要想重新赢回来,就不是花35块钱的问题。
特别推荐
社区牛人
评论区查看所有评论
爱股热帖
实盘直播
焦点新闻
图说财经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