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口红利到技术创新红利 人工智能+引领中国经济新周期

  2018年是党的十九大后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更是“人工智能(AI)定义万物”的元年。在改革与开放的现代化进程中,我国由一个农业国转向工业化、后工业化国家,不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更是在数字经济领域异军突起。如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占全球交易总额的40%;每年的移动支付总额是美国的11倍;2017年全球超过1/3的新增独角兽公司诞生在中国,并占据前十大估值企业的7席……

  世界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每次技术革命的周期都是约为50年。改革开放40年,中国在人口红利、环境红利和资源红利驱动下,几乎走过了世界工业化200多年产业发展的各个主要阶段。2018年,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革命加速融入全球经济社会,带动技术革新、推动产业升级,助力经济转型。伴随着中国ICT产业的全面崛起,越来越多的中国方案不断输出,人工智能+带来的创新红利有望开启中国经济新的50年增长周期。

  AI赋能,引领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周期

  在全球经济换档变速、第四次产业革命加速到来以及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交汇点,中国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不断加快。

  从内部来看,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由追求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增长动力由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创新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能否由大国变为强国的关键。

  从外部来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之风越刮越旺,中国经济在倡导自由贸易的同时,也正逐渐由“外”向“内”,加快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眼下,美国税改、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等,全球大规模贸易战、货币战阴云密布。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解决国内产能过剩,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

  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程伟力说,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积蓄的巨大能量,重构生产、分配、消费等环节,形成从宏观到微观的智能化新需求,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

  我国产业结构由房地产、重化工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集群为主,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群为主,成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主题。如今,我国ICT产业创新活跃。据工信部发布的报告,2017年我国ICT产业产值将突破20万亿元,同比增长14%,对GDP的贡献有望突破7%。人工智能作为新的通用技术,将加快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融合,提升传统行业的效率,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全球咨询公司埃森哲分析认为,作为全新的生产要素,人工智能将有潜力为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增长机遇。埃森哲预测,人工智能有潜力将2035年的中国经济总增加值提升7.111万亿美元。

  “创新红利”蓄势,中国智能经济方兴未艾

  曾错失多个科技变革风口的中国,在人工智能时代前所未有地与世界先进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抢夺科技制高点。多因素共振,为中国智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一,经济基本面向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为经济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近期一系列数据表明,我国经济运行见底企稳。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8年《经济蓝皮书》指出,经济增长企稳的主要原因是增长的新基础初步形成,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取得明显进展,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第二,政府强力推动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吸引各路资源集聚。2017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10月,发改委发布《关于组织实施2018年“互联网+”、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和数字经济试点重大工程的通知》,人工智能重大工程将获国家资金直接支持;11月,科技部宣布成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推进办公室,并公布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12月,工信部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产业化和集成应用为重点,推进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政策利好吸引大量资金、人才、企业等加速布局,人工智能商业化渐行渐近。

  第三,大数据应用环境加速完善,大数据价值不断释放。大数据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核心资源,中国拥有5倍于美国的人口,有超过7亿网民、超过12.5亿移动互联网用户所产生的大数据,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拥有世界级规模的数据、大规模的计算和应用场景,这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第四,核高基技术不断突破、物联网等产业协同发展,以及网络设施的演进,驱动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如今,我国在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三个尖端领域突破关键技术,不再“缺芯少魂”,提升了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提供米级、分米级的高精度服务,在某些局部区域实现厘米级的高精度服务;纳米技术研究走在世界前列,过去20年,我国纳米专利的申请量占全球总量的45%,为世界第一大纳米专利申请国;人工智能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大批新产品、新服务不断涌现……

  尤其在网络技术演进中,中国5G领先全球的布局举世瞩目,将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雄安走在全球城市探索前沿,成为智能经济试验田。雄安新区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将开启经济增长新周期。与深圳和浦东新区外向型发展模式不同,人工智能等智能经济全面赋能雄安,最大限度实现人、机、物融合,成为中国新一轮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改革双轮驱动,以及中国经济内生增长的窗口。

  中国方案崭露头角,ICT产业迎赶超机遇

  受益于4G 的迅速普及和庞大的网民规模红利,我国电商、互联网金融、支付、生活服务、共享经济等领域新业态模式创新不断。凭借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积累的数字红利,中国ICT产业紧跟前沿科技发展趋势,在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积极争取话语权。

  一是中美科技龙头对峙之势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科技龙头不断在顶尖科技前沿挑战“GAFA”(谷歌、亚马逊、脸书、苹果)。BAT、华为、中兴、小米等中国科技领军企业在人工智能、云计算、5G、无人驾驶等领域与全球科技巨头同场竞技,在某些领域甚至成为引领者和颠覆者。

  二是独角兽企业加快成长,为中国科技势力全球竞争增加新砝码。过去两年,中国新增人工智能企业数超过前10年的企业数总和。美国数据分析公司PitchBook发布的2017年全球新增独角兽(估值10亿美元以上)企业名单显示,总共57家公司跻身独角兽行列。其中,中国有18家公司上榜,覆盖人工智能、物流、云计算服务、共享经济、新能源汽车等当下最热门的科技创新领域。

  三是我国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产业领域已走在全球前列,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进行中国方案的技术输出。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此前发布的《中国的数字经济:全球领先力量》报告指出,中国在金融科技、虚拟现实、自动驾驶、3D打印、机器人、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等主要数字技术领域的风险投资额均位居世界前三。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和语音识别等技术方面,一些中国互联网企业已拔得头筹。

  四是国产化替代进程加快。未来,在集成电路、显示屏、软件、服务器等中国IT技术国产化替代的过程中,有望诞生新的科技龙头。 (责任编辑:admin)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