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隐私新政“不同意不让用” 过度收集信息危及用户安全

  隐私政策这事儿提起来就是一场口水战,而知乎就是最近这场口水战的主角。最近,当用户打开知乎时,系统立马弹出“隐私政策-知乎”的页面。知乎称,根据用户同意和提供服务的需要,会收集用户的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电话号码、位置信息和日志信息等。知乎的用户隐私政策引发网友吐槽,不交出隐私不给用!此举更令不少用户有卸载的冲动。

  知乎隐私政策引发争议

  根据知乎最新隐私政策,如果同意其条款,知乎会收集用户姓名、性别、年龄、个人资料照片或视频、身份证号、电话号码、电子邮件、社交账号、身份验证信息、位置信息和日志信息等隐私信息。对此,知乎的回答是为了提供个性化服务,帮助其设计新服务,提升现有服务体验,并在提供服务时,用于身份验证、客户服务、安全防范、诈骗监测、存档和备份用途,确保向用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除此之外,还有精准投放产品和服务信息以及广告。总之,就是为你好。

  这项举措一经发出就引起了吃瓜群众的火速围观,在知乎“如何评价知乎新隐私政策”的问题下,明显分成了几派人马:同意派表示看好知乎对用户隐私保护所作的努力,另外收集敏感信息的前提是用户使用特殊功能并提供信息,同意即很大可能遭遇个人信息泄露事件未免过于危言耸听。

  不满的也大有人在,理由是在这份隐私政策下面只有两个选项:同意或不同意。但点击不同意时则会提醒用户点击同意。这样的设置让不同意选项成为摆设。网友很郁闷,你们的不同意是用来惹毛用户的吗?此外,少数一派佛系网友表示可以使用游客身份进入或者使用网页版,和知乎江湖再见。

  “为你好”成过度收集信息理由

  尽管知乎宣称其目的是“为你好”,但是如此一律收集用户诸多信息的做法,必要性、正当性、合理限度等还是不明,有过度收集用户隐私的嫌疑。在这么多明确的法律规定面前,包括知乎在内的相关网络服务提供者,为什么还敢过度收集用户隐私信息?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违反必要、正当、合理限度强制收集、侵犯个人隐私信息,将面临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罚款等处罚。但就现实来看,出现此类问题受重罚的并不多见。缺乏必要的违法成本,对违法违规者自难起到法律震慑作用。另一方面,虽然目前法律规定网络经营者收集个人信息,要遵循正当、必要等原则,并经被收集者同意,但何谓“正当”“必要”“同意”,并没有相对明确具体的界定,这就给一些别有用心者提供了模糊操作的空间。

  目前互联网用户隐私泄露比比皆是。甚至成了不法之徒诈骗谋利的手段。互联网企业如何必要、正当、在合理限度内收集用户个人信息需要好好考量斟酌,不能以不同意不能用来绑架用户的意志。

  莫让隐私保护成“大数据”时代短板

  目前,“大数据”带来了各类市场的繁荣,然而繁荣背后有隐忧,最大的隐忧便是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这反映出“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保护的短板。当前,作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究竟应该如何合理有效地保护用户隐私呢?

  首先,“大数据”时代保护个人隐私要完善制度。不论科技如何日新月异,都不能脱离制度的规范与约束。通过立法等手段完善监管体系,不管是企事业单位,还是个体经营者,都应被纳入管理体系,让信息在阳光下流通。接触个人信息的单位更要加强内部管理,防止部分人利用职务之便肆意泄露公众隐私。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许多个人隐私泄露都源于网络,因此更不能疏于对网络平台的管理,放任网络成为法外之地。

  其次,“大数据”时代保护个人隐私要坚持原则,严肃查处泄露个人信息的单位和个人。个人隐私泄露频现,但被查处的人却很少,究其原因,一方面,个人信息买卖私下进行,不易被发现。另一方面,许多个人信息虽然被买卖,但是并未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并未引起重视,存在“民不举,官不究”现象。专家表示,对于不法分子买卖客户信息的行为,绝不能纵容,必须秉承坚决查处,一查到底的原则,让隐私权归于公众。

  最后,“大数据”时代保护个人隐私还需创新方法,完善隐私保障服务。创新是进步的不竭动力,利用科技保护客户信息是顺应发展的必要手段。如今有外卖平台开始尝试对用户信息进行编码处理,使卖家和买家通过“虚拟隐私号码”进行联系,从而减少信息泄露环节,更好保护用户隐私。如将此方法进一步改进、完善并运用到其他网上交易,实现隐私保障服务全覆盖,那么个人隐私泄露的发生率将大大降低。

  保护个人隐私之路虽然困难重重,但只要与时俱进、多措并举,我们定能打赢个人隐私的“保卫战”。 (责任编辑:admin)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