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富记往期回顾

   “我的人生经历了三起两落,相比其他人我的经历更多一些。”现年52岁的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刚成为清华五道口金融EMBA的一员,在接受金融界《创富记》栏目如是形容半生岁月的跌宕。
  对于未来,陈邦表示:对于未来,陈邦表示:“可以预见的5至10年,爱尔眼科都能够保持净利润30%的增长,千亿市值不是爱尔眼科的天花板。”
  
一起一落:从亿万富翁到一无所有

  1965年陈邦出生湖南长沙,他是个典型的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1982年,17岁的陈邦选择了参军,两年后考上军校,却因红绿色盲而退学,于是他提前退伍,进入国企工作。在军营的生涯,他认识了一生的工作伙伴和挚友,现任爱尔眼科总经理李力。
  1986年底他从国企离职下海,起先代理了国产知名的椰树牌椰汁。1990年来到海南,随后进入海南房地产市场。也是那一年,地产大鳄潘石屹在海南搬砖造房,冯仑刚下海到海南成了亿万富翁。
  陈邦在房地产行业大有斩获,这是他的“一起”,也就是“第一桶金”。他说:“我27岁时在海南还小有名气。”由于父母都是工人,在没有什么背景下靠自己创业取得这样的成功,陈邦回忆当年,还是流露出“骄傲”。
  可是,初次创业总要“缴学费”。
  1994年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陈邦生意一落千丈,濒临破产。“崩盘之后,很多房地产老板选择跑路,但我没有,想的是如何挽救。”
  为了挽救海南的项目,1995年,陈邦在台湾建设文化主题公园,希望借此“解救”海南房地产项目。可是,还未建成对外营业,却因为时政原因,千万投资打了“水漂”。 他是台湾项目的“团长”,带着100多人来到台湾,结果全部人又跟着他“无功而返”。
  陈邦堕入了人生的最低谷。“我在台湾过了30岁生日,当时讲着讲着心里话,眼泪就留下来了。”他很感慨。
  对于事业和生活的改变,他心里有巨大的落差,意难平。“在海南创业最风光的时候,我开的是奔驰600,出入五星级酒店。结果突然间,我什么都没有了,坐公交车和巴士一毛一张票。当时已经有谣言,有说我卷款跑了,有的人说我跳楼了。”
  “一无所有”的陈邦选择从台湾回到上海,租住在弄堂里,很巧的是遇到一个靠给医院租赁眼科治疗仪器为业的邻居,这位邻居正在与上海第六医院合作。他说:“他投资几十万元医疗设备,与医院合作治疗白内障,然后参与分成。”
  彼时,他对这个项目并没有上心。在上海的生活并不顺利,陈邦又突发性耳聋,“心力交瘁,身体支持不了。”1996年陈邦回到他的家乡长沙,住进了当时的长沙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调养,这时他才有时间好好地考虑未来。他说:“我想以后开餐馆或者开出租车,都能养活自己。”
  此时,命运的真正转折正在此时悄悄地来到了他身边,只是他并未发现。 陈邦告诉金融界《创富记》栏目,那时候对外界反应是麻木的。陈邦告诉金融界栏目,他那时对外界发生的事情,反应很麻木。
  • 东山再起:突生变故,艰难求生
      他在长沙市第三人民医院入院治疗时的主治医生的妻子是一名眼科医生。在经过不断地向她请教和自己琢磨后,他发现此前在上海接触的项目:投资设备与医院合作的事宜,值得大胆一试。
      一台机器需要几十万,陈邦实在拿不出来。他亲自与设备厂商谈判,最终以分期付款的形式首付了几万元,从国外买了眼科医疗设备并引进技术,与长沙市第三人民医院合作,成立了白内障治疗中心。依托着公立医院优势资源,他的第二次创业开始东山再起。
      然而,到2000年,国家对公立医院“院中院”的大力整治,陈邦不得不从公立医院搬出来。
      与此同时,2000年国家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医院开始分为营利性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陈邦对于政策敏感地把握开始调整战略,重心放在筹建自己的首家眼科医院。2001年,爱尔眼科在辽宁沈阳筹建了第一家专科医院。
         在这段时间里面,陈邦采取双轨制,前期与医院的合作项目继续运作,专业眼科医院的项目也在同一时间进行。因为第一次创业经验,陈邦在两家公司之间设置防火墙,没有交叉持股。这也是,爱尔眼科能够顺利发展最重要的一点。
      2002年以后,陈邦选择与他人或单位合资的形式,加快成立连锁医院。刚开始爱尔眼科的生意举步维艰,一方面患者对私立医院持缺乏了解,加之公立医院的挤压,另一方面,人才技术的缺乏,让爱尔眼科举步维艰。
      2003年,爱尔眼科在长沙、成都、武汉等地几乎同时开出了四家医院,同时大力招兵买马,此时,眼科医疗逐步成为热门专业。
      2006年,爱尔眼科成功与世界银行的认可合作,成为爱尔眼科发展的“加速器”。公司凭借着规范的财务基础、良好的治理以及行业前景,成功从世界银行申请到长期贷款,为此后爱尔眼科能够成功在创业板第一批上市打下良好基础。
      2005年12月28日,陈邦正带着家人在深圳迎接新年。当天晚上,陈邦接到多通电话,他被告知位于十几个省的“院中院”项目被查。事业上的重重打击,让陈邦又大病一场。
      年三十晚上,与家人吃过团年饭后,陈邦和他的战友李力约着彻夜长谈。他们坐在车里,互相鼓励、分析公司发展战略。他说:“有一个这样好的合作伙伴在身边,彼此互相扶持,感觉很幸福。”
      畅谈之后,陈邦决定全力以赴发展专业眼科医院。“做医院的投资相当大,幸亏当年有做房地产的经验,跟与金融机构打交道并不陌生,我也擅长与金融机构合作。”为了开设属于自己的医院,陈邦用尽所有的人脉和融资渠道,“融资租赁、现金流抵押、开汇票、信托计划等等。” 陈邦坚定地选择集中精力发展连锁民营医院的战略目标。
      经历阵痛后,爱尔眼科在陈邦的带领下迅速壮大。2009年10月30日,爱尔眼科成为第一批创业板公司中上市交易的公司,此时距离陈邦开办第一家眼科医院不过8年时间,而当时民营医院还没有在A股上市的先例。
      
上市惊情:48小时的煎熬

  爱尔眼科登陆创业板首日,陈邦身家暴涨,从最初的3万元到上市后股价最高点的近70亿元的账面财富,他的故事为创业板增添了不少励志色彩。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在上市敲钟前的48小时里,陈邦经历着痛苦的煎熬,他在等待一个“结果”。
  2009年10月27日晚,陈邦接到一个电话,他被告知或许爱尔眼科不能在30日如期上市敲钟。创业板第一批上市名单将从28家将会变成27家。因为有人举报爱尔眼科的股东在上市前三年内受到过行政处罚。
  2009年,创业板推出在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中有着重要战略地位,如果第一批创业板上市公司有违规情况出现,风险非常大。
  事情要回溯到2005年,陈邦旗下公司与在全国与医院合作得“院中院”项目一夜之间被查。他说:“被查之后,几个省市当地卫生局就对所属的投资公司进行处罚,而有几个省份的卫生局并没有给任何处罚。这时就有人质疑没有任何处罚的当地卫生局,应该是将处罚下达到个人。”
  突如而至“举报”让陈邦措手不及。10月29日晚,庆功晚宴现场衣香鬓影,盛大热闹。他说:“事实上,当时并不知道第二天是否能上市,晚宴如何进行的自己完全没有概念。”
  直到当晚10点钟传来消息,爱尔眼科可以顺利上市敲钟。陈邦解释道:“当时由湖南省证监局牵头协调各省证监局稽查处去当地卫生局查看,是否有针对个人处罚的底稿,结果确认没有处罚陈邦个人的底稿。”
  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陈邦终于站在深交所,而爱尔眼科也成为第一批创业板上市公司。上市融资后,陈邦开始马不停蹄地跑马圈地。爱尔眼科从上市之初的19家连锁医院,成长为一家拥有70多家医院、覆盖全国23个主要省及直辖市的爱尔医院矩阵。
  “人才”缺乏一直是困扰着爱尔眼科发展的重要问题。上市后,公司采取了更积极的做法。一方面,留住人才。爱尔眼科推出合伙人计划,凡是符合一定资格的核心技术人才与核心管理人才,作为合伙人股东与爱尔眼科共同投资设立新医院。在新医院达到一定盈利水平后,爱尔眼科将通过发行股份、支付现金或两者结合等方式,以公允价格收购合伙人持有的医院股权。
  另一方面,积极培养人才。2013年5月15日,爱尔眼科与中南大学共同成立的 “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正式挂牌。该学院培养对象为硕士、博士研究生。据陈邦介绍,毕业学生80%以上会选择留在爱尔眼科体系内。
  陈邦道:“目前眼科医院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在上市公司体系内有70多家,另外100多家在并购基金底下。目前上市公司有70多家医院已经支撑起300多亿的市值。”
     陈邦提到,并购基金下的医院将在盈利后注入上市公司。目前爱尔眼科仍然保持着高速地增长,2016年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达到40亿元,同比增长26.37%, 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达到5.57亿元,同比增长30.24%,经营现金流获得正向流入6.75亿元,同比增长29.29%。而近三年来,爱尔眼科净利润也保持着30%的持续增长态势。
  根据东方证券的研报,预计爱尔眼科内生增长即可做到2020 年96 亿元营收和16.5 亿元归母公司净利润。若考虑未来体外基金控股医院持续注入,预计未来净利润增速仍会明显超过30%。
  • 保持高速增长趋势:千亿市值空间
      今年是爱尔眼科上市的第8年,对于爱尔眼科是否能还能保持高速增长趋势,市场意见并不统一,也有很多疑问。
      陈邦自信地回答:“未来可以预见的5至10年,爱尔眼科都能够保持净利润30%的增长,千亿市值也不是爱尔眼科的天花板。以前我们一年有两三家医院开业,就觉得很满意了。现在每个月都有几家医院在各个省份开业。爱尔眼科在快速壮大。”
         今年上半年爱尔眼科董高监们几次减持,特别是总经理李力和董事郭宏伟的减持引起媒体的关注,一位是陈邦同甘共苦共同创业的好兄弟,一位是陈邦的连襟。市场对此有疑问,董高监减持是对公司未来发展没有信心吗?
        陈邦就此做出回应,“第一,上市8年来,我从来没减持只有增持。第二,高管减持主要目的是为借钱给核心员工,帮助他们入股成为医院合伙人。第三,减持比例极低,合计连总股本的1%都不到,完全不必误读。”
        爱尔眼科现在战略发展有十分明确地规划,目前公司计划打造国内医院网络、国际化、移动医疗+社区、科技创新、医疗金融五大生态,构建眼科的产业链闭环。爱尔建立中心城市医院—省会医院—地级市医院—县级医院的分级连锁机制,目前爱尔在中心城市和省会医院基本布局完毕,现阶段大力发展地级市医院,未来将开设更多的县级医院。按照陈邦预想,到2020年,公司计划建立1200家地市级、县级医院或门诊部,门诊量将达到1000万。
      陈邦仍在加速建造他的眼科帝国。他说:“我的理想,就是让所有的人,无论贫富贵贱,在爱尔眼科的体系内都能享受到眼健康的权利。”
        不仅是在国内,爱尔眼科国际化并购也在加速。2016 年12 月在美国设立全资子公司,作为公司的全球资源整合平台,并于17 年3 月底完成收购AW Healthcare Management, LLC,一家美国高端眼科中心75%的股权。另外,公司2 月底通过全资子公司香港爱尔投资设立RimonciInternational Specialized Fund, L.P.,有望为公司储备全球优质眼科投资标的;4 月份发布公告拟要约收购欧洲最大连锁眼科医疗上市公司Clínica Baviera 90%股权。
      陈邦骄傲地表示:“现在全球已经有两万多名雇员,爱尔眼科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眼科集团。”
      企业正朝着行业“巨头”的方向成长,他却用“如履薄冰”来形容现在的状态。“我们特别重视医疗质量,把它视为企业的生命线。虽说我们发展很快,但这不是以牺牲医疗质量为代价,发展的前提一定要保证医疗质量。”
      如履薄冰和小心翼翼总会让人身心疲惫。他说:“现在很多公司董事长都套现立场或者疲惫退休,他们觉得干不动了。我觉得不能放弃爱尔眼科这样好的平台,一定要坚持。”在疲惫的时候,他用“学习”来调节工作节奏,这也成为他加入清华五道口金融EMBA学习的重要原因。。他说:“因为还要在医疗金融方面有所建树,做一家健康保险公司,所以还要接着学,接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