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青年”带村民种百香果收入翻两番

  百香果,水果界的“后浪”,被很多年轻人称为夏季特饮的灵魂伴侣。在都市和超市它是网红果,在乡村和农田,它是“脱贫果”、“致富果”。

  广西青年蒙托没想到,改变他命运的就是这一枚枚小果子。

  以前外出在工厂打工,累死累活一个月三四千块钱,现在回乡做百香果,每月1万多元,更重要的,他带着乡亲们都种百香果,渐渐接触上数字农业,大家一起脱贫、致富。“不是离乡才有理想。”

  现在,闭塞的深山再也不是家乡的代名词。总计几万亩种植区的百香果,近7成靠电商翻山越岭,走向全国。

  蒙托有了新想法,让家乡变成盒马村,自己成为“盒青年”。

  什么叫盒青年?问问当地的农业“后浪”。

  百香果农每亩增收2倍

  现在,即便下田,蒙托也会穿着白色T恤衫。

  电商已经不是新名词,很多种地的农民都知道。蒙托知道,要想继续带领大家致富,就要尝试更新的想法。“盒马村”进入了他的视野,农民最怕什么?种出的东西卖不出去,烂在地里。盒马村从开始就能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农民种的优质农产品,直供阿里旗下盒马鲜生的门店和线上天猫旗舰店,不愁没销路。“既然是返乡创业,在年轻人不多的乡村算绝对的新生力量,就叫‘盒青年’吧。”壮族小伙蒙托说。

  “盒青年”一边成立种植合作社,鼓励农户们多种百香果,一边对接当下新兴的数字农业,联系资源方和专家,解决标准化生产和销售的问题。

  蒙托最大的感受是,现在,不走出家乡也能赚到钱,也能看到大世界。

  他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忻城县欧洞乡人,回乡那年29岁,之前在广东漂泊6年,工厂打工,每月挣三四千元辛苦钱。但即便这样也比在家乡收入高——忻城从1993年起就是贫困县。

  2015年回家乡,他突然发现村里的新鲜事,有人开始玩起电商,种百香果的人越来越多。

  2015年正是百香果“出道”元年。蒙托也有了新目标,他开始一面连接农民,一面连接电商。

  借着互联网,全国各地开始陆续知道百香果,蒙托和农户们经常产量跟不上订单。

  几年前,阿里巴巴数字农业也进驻广西,虽然当地多是散户种植,但100亩以上的数字农业基地,阿里就有十几个。

  到了2017年,很多农民笑着告诉蒙托:比以前赚钱了。以前当地种玉米、甘蔗,亩产1000斤,每斤最多一块多钱,现在种百香果,亩产2000斤,每斤可达2.3元。农民每亩收入增长近两倍。

  蒙托也经常去田头指导农户种植,什么时候种,何时施肥。而他背后的数字农业基地更精细,通过大数据(光照、温度、湿度、降水、海拔等情况),帮基地来做种植分析和建议。

  返乡新青年带动产业发展

  像蒙托这样的返乡创业新青年越来越多。在广西贵港,从事水果行业多年的梁伟全也从广东回归,“百香果这东西有搞头,但现有的种植技术不行,必须改良。”

  不谋而合的还有返乡创业的大学生赖志福。

  大学毕业后,赖志福当过公安,创业做过木材,后来开荒老家几百亩的闲置地种起百香果,“种果容易,种好了难”他跑到福建、台湾、广东等地去跟专家取经,学习怎样才能种出更成熟的商品果。

  每隔三米一个支架,用垂帘式种植方法让光照更充足,尽量用人工护理果树,赖志福合作社的二十多个果农都是精熟百香果种植的技术型果农。

  近几年,整个广西种植百香果呈兴起之势——南宁周边的来宾、贵港、玉林、百色等市,都有了数字农业基地。电商解决了地处偏远的劣势。

  去年9月,贵港市政府与阿里巴巴共同推进10万亩百香果的种植标准化、供应链规模化、电商体系化。三个月内在阿里平台销量达150吨;

  北流市也开设了一年一度的电商旅游文化节,拥有150多万人口的小城,有300多家水果电商企业或网店,都以销售百香果为主;

  2020年5月9日,蒙托所在的来宾市忻城县,获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

  阿里巴巴大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19年,百香果在天猫淘宝的销量增长近400倍,2019年销售额达到4.28亿。

关键词阅读:百香果 蒙托 种玉米 数字农业 盒马村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