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新周期起点 中国经济进入上升通道

  [摘要] “2017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一个比较好的成绩,战胜了很多困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博士生导师、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教授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017年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和质量提升,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经济活力、动力和潜力不断释放,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总结道。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17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27122亿元,全年GDP增速为6.9%,结束了2010年以来持续的回落态势,首次实现年度同比回升。

  “2017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一个比较好的成绩,战胜了很多困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博士生导师、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教授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地方GDP挤水分不影响全国统计数据

  时代周报:宁吉喆局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7年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好于预期。为什么说好于预期?

  叶青:为什么说好于预期?因为战胜了很多困难。2017年中国经济调整的任务其实非常重,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政治形势对经济产生影响。比如对统计数据真实性的要求,每次中央巡视,地方经济数据造假的问题都有提及。第二,环保督察对地方经济造成较大压力,有的企业关停并转。第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行以来,因为去产能,有的企业被关闭。综合以上三方面情况,2017年中国经济还取得了6.9%的成绩,应该说是相当不错的。

  时代周报:2018年开年,内蒙古、天津滨海新区均大幅下调了部分经济数据,引发外界关注。在你看来,地方数据挤水分会不会影响全国统计数据?

  叶青:地方GDP统计数据挤水分,不会影响全国的统计数据。我国GDP核算是这样的:中央计算全国的GDP,然后计算各个省的GDP,分开进行核算。地方现在主要是挤地级市的数据,不仅不会影响全国,相反会缩小差距。

  这些年地方GDP一直很高,加起来超过全国,最高的一年达到六万亿元。虚高的经济数据和地方财政收入,既不利于向中央反映当地真实的经济状况以合理统筹区域发展,也无助于地方投融资体系现代化改革,不利于金融体系去“无效”杠杆。现在由中央核算各省的GDP,数据要求更真实,尽量减少水分,地方GDP的增长会适当降下来。所以我觉得这一轮出现的自降GDP的风波,是一个好的现象。

  时代周报:2017年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14.2%,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进出口额的增长是2017年经济发展好于预期的重要原因,但2018年进出口环境可能更加严峻,如果贸易收缩,消费能否支撑经济发展?

  叶青:关于进口,一方面是量增加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免税,我国已有8000余种进口产品享受零关税。

  为什么要扩大进口?一是跟新的矛盾有关,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通过扩大进口,大家可以享受国外的产品;二跟国际环境有关。我们思路要开阔一点,适当地扩大进口,出口也会适当增加,所以不要有过多的顾虑。

  2017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达58.8%,大大超过投资的拉动作用。现在要解决新的矛盾,要扩大出口,改善民生,实际上就是要让消费发挥更大的作用,如果2018年消费的贡献率能够达到60%以上,会非常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红利

  时代周报:有声音认为,2017年中国经济超出预期,源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红利释放。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叶青:五年来,有两个重要经济观点起了很大作用:一个是2014年提出的经济新常态,一个是2015年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经济新常态,让我们知道新时代经济发展新的特点:速度降下来,要保证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同时不能破坏生态,让我们看到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方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了经济发展的思路。过去总是在刺激需求,认为以此可以带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但实际上供给结构调整更重要,供给是源,需求是流。

  2017年是去产能攻坚之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当年要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同时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从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情况看,到2017年10月,钢铁、煤炭去产能任务已完成。1.4亿吨地条钢产能被彻底取缔;落后煤电机组已淘汰关停约240万千瓦,停缓建煤电产能工作已完成年初目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两年来,我国共退出钢铁产能1.1亿吨以上,煤炭产能超过4亿吨。

  这些成果非常重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越深入,对整个经济发展良好生态的形成就越有利,好的企业就会做得更好更大,有问题的企业则会被关停并转。两年多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说是抓到了点子上。

  时代周报:2018年还会继续享受这种红利吗?

  叶青:中国经济一定不能总是供过于求,产能过剩,所以要进行有利的调整。中国产能过剩的问题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现在已经可以看到,有些钢铁的价格在回升。2018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继续深入,除了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之外,可能还会涉及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等方面。

  时代周报: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做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等8项重点工作。你如何理解高质量发展?

  叶青:第一,我认为各地的标准不一样,比如上海的高质量是什么样,陕西的高质量是什么样,不可能完全一样;第二,高质量肯定是就业、税收比较好,经济结构有比较合理的发展;第三,要符合生态的需要,只注重发展不管生态不是高质量;第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要高。

  时代周报: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过去30年通过改革开放,让少数人先富起来,让东部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中国在解决不平衡不充分方面,有哪些积累经验?

  叶青:我理解得不充分,主要是指一些条件较好的内陆城市发展不够,比如武汉,拥有很多高校和院士,条件很好,但经济总量总是比沿海低,武汉的GDP长期低于苏州,这是最典型的一个发展不充分的城市。而东中西和东北四大经济区域,东南沿海的发展已经进入新一轮发展,再加上粤港澳大湾区、杭州湾城市群和将来的渤海湾城市群,沿海的经济发展很快。但相反,中部、西部和东北,在这一轮发展中又落后了。

  2018年GDP增速7%左右

  时代周报:2017年金融去杠杆取得显著成效,投资已经出现了缓慢下滑态势。有分析人士称,房地产市场放缓和严格管控地方政府基建开支会拖累经济,地方政府今年在保增长与去杠杆之间的取舍将变得更困难。

  叶青:虽然政府债务加强了监管,政府的建设投资也会相应减少,但社会上的资金还是比较多的,通过ppp等方式,依然可以满足地方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在这一轮的发展中, 2016年特别是2017年的沿海经济发展非常快,比如江苏、浙江一带投资发展很快。这说明地方投资的形式会变得更多样,所以没必要有过多顾虑。

  时代周报:有声音认为,2016年信贷强劲增长的滞后效应加速了去年的经济增长,而2017年紧缩政策的效果,将在2018年显现。

  叶青:今年有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这意味着,我国2018年将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推动金融业发展回归主业、回归本源,加快推进僵尸企业和不良资产处置步伐,有效解决“部分国企债务风险高,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剧”等问题,着力释放、化解和防范重大风险。因此,2018年部分领域的发展肯定会受到一些影响,但这些都是经济发展必然要采取的措施,将为实现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时代周报:有专家认为,今年可能是中国经济新周期的开始,还有人认为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期,经济可能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你对2018年的整体经济形势怎么看?

  叶青:我个人觉得2018年会比2017年更好。2017年可能是最难的一年,面临各种转型压力,但十九大的召开营造了一个比较好的政治环境,发展经济的信心更足了,民间投资得到了有效恢复,各种改革都迈向深化,2018年经济的新动能也会比2017年强。

  2018年将是一个新周期的起点,中国经济进入了上升通道,在生态、降低风险等方面会做得更好。2017年的GDP增速是6.9%,2018年的经济增长,可能跟2017年持平或者会更好一些,我预测在7%左右。

关键词阅读:新周期 上升通道 经济数据 周报 GDP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